滋阴降火汤❶《明医杂著》卷一方。生地黄(酒洗)、炙甘草、炮姜各五分,川芎、熟地黄、知母(蜜炙)、天门冬各一钱,炒白芍药、当归、白术各一钱三分,陈皮、黄柏(蜜炙)各七分。加生姜三片,水煎,空腹服。功能滋阴降火。治痨瘵,色欲过度,损伤精血,阴虚火动,午后发热,睡中盗汗,咳嗽倦怠,饮食少进,甚则痰涎带血,或咯血,吐血,衄血,肌肉消瘦,身热脉沉数者。若咳嗽盛,加桑白皮、马兜铃、栝蒌仁各七分,五味子十粒;痰盛,加姜半夏、贝母、栝蒌仁各一钱;潮热盛,加桑白皮、沙参、地骨皮各七分;梦遗滑精,加牡蛎、龙骨、山茱萸各七分;盗汗多,加牡蛎、酸枣仁各七分,浮小麦一撮;赤白浊,加茯苓一钱,炒黄连三分;兼衄血、咳血,加桑白皮一钱,黄芩、炒栀子各五分;兼嗽血、痰血,加桑白皮、贝母、黄连、瓜蒌仁各七分;兼呕吐血,加栀子、黄连、干姜、炒蒲黄各一钱,韭汁半盏,姜汁少许;兼唾血,加桔梗、玄参、炒侧柏叶各一钱。 ❷《增补万病回春》卷四方。酒当归一钱二分,酒白芍药二钱三分,生地黄八分,熟地黄(姜汁炒)、天门冬、麦门冬、白术各一钱,陈皮七分,黄柏(蜜水炒)、知母、炙甘草各五分。为粗末,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入竹沥、童便、姜汁少许同服。功能滋阴降火。治阴虚火动,发热咳嗽,吐痰喘急,盗汗口干。若阴虚火动,骨蒸劳热,加地骨皮、柴胡;盗汗不止,气血衰者,加黄芪、炒酸枣仁;痰火咳嗽,气急生痰,加桑白皮、紫菀、黄芩、竹沥;咳嗽痰中带血者,加黄芩、牡丹皮、阿胶、栀子、紫菀、犀角、竹沥;干咳嗽无痰,及喉痛生疮声哑者,加黄芩、瓜蒌仁、贝母、五味子、杏仁、桑白皮、紫菀、栀子;咳嗽痰多,加贝母、款冬花、桑白皮;喉痛生疮,声音不清,或咽干燥,虚火盛者,用山豆根磨水噙之;痰火作热,烦躁不安,气随火升,并痰火怔忡嘈杂,加酸枣仁、黄芩、炒黄连、竹茹、朱砂、竹沥;血虚脚腿枯细,无力痿弱,加黄芪、牛膝、防己、杜仲,去天门冬;血虚腰痛,加牛膝、杜仲;梦遗泄精,虚火动者,加山药、牡蛎、杜仲、补骨脂、牛膝,去天门冬;小便淋浊,加车前、瞿麦、萆薢、萹蓄、牛膝、栀子,去芍药;阴虚火动,小腹痛者,加茴香、木香少许,去天门冬。 ❸《寿世保元》卷六方。当归、川芎、黄柏、知母、天花粉、甘草各一钱,芍药一钱二分,熟地黄一钱五分,玄参二钱,桔梗三钱。加煎,加竹沥一盏服。治虚火上升,喉内生疮,喉闭热毒。 ❹《审视瑶函》卷五方。当归一钱,川芎五分,生地黄(姜汁炒)、熟地黄、黄柏(蜜水炒)、知母(蜜水炒)、麦门冬各八分,白芍药(薄荷汁炒)、黄芩、柴胡各七分,甘草梢四分。水煎服。治满目荧星。 ❺《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六方。白芍药一钱三分,当归一钱二分,熟地黄、麦门冬、白术各一钱,酒生地八分,陈皮七分,盐知母、盐黄柏各五分,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服。治阴虚火旺,唾血鲜红。 ❻《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卷二十三方。生地黄、当归、黄柏、知母、川芎、赤芍药、薄荷、菖蒲。加生姜,水煎服。治右耳聋。风盛加防风; 痰盛加胆南星; 火盛加玄参。 滋阴降火汤 《汉药民间秘方全书》【组方药物】 当归 芍药 地黄 天门冬 麦门冬 陈皮各2.5克 白术3克 知母 黄柏 甘草各1.5克 【制剂用法】 上药10味,加水适量煎,去滓温服。 【主要功效】 滋阴降火。 【适应病证】 阴虚火旺,心中悸动,呼吸困难,口渴失眠。今用于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病,巴塞多病,肾结核,肾盂肾炎,糖尿病,肺结核,支气管炎等。
滋阴降火汤 《寿世保元》卷六【组方药物】 当归 川芎各3克 白芍3.6克 川黄柏(蜜水炒) 生知母各3克 怀熟地黄4.5克 天花粉 生甘草各3克 元参6克 白桔梗9克 【制剂用法】 上药10味,锉1剂。水煎,入竹沥50毫升,温服。 【主要功效】 滋阴降火。 【适应病证】 虚火上升,喉内生疮。
滋阴降火汤 《明医杂著》卷一【组方药物】 生地黄(酒洗) 甘草(炙) 炮干姜各1.5克 川芎 熟地各3克 白芍药3.9克(炒) 陈皮2.1克 当归 白术各3.9克 黄柏2.1克(蜜水浸,炙) 知母(蜜水浸,拌炒) 天门冬(去心、皮)各3克 【制剂用法】 上药12味,加生姜3片,水煎,空腹时温服。 【适应病证】 劳瘵。色欲过度,损伤精血,睡中盗汗,午后发热,咳嗽,甚则痰涎带血,倦怠无力。饮食少进.脉沉数。 【加减应用】 若咳嗽甚,加桑白皮、马兜铃、瓜蒌仁各2.1克;若痰盛,加姜制半夏、贝母、瓜蒌仁各3克;若潮热盛,加桑白皮、沙参、地骨皮各2.1克;若梦遗、精滑,加牡蛎、龙骨、山茱萸各2.1克;若盗汗多,加牡蛎、酸枣仁各2.1克,浮小麦1撮;若赤白浊,加白茯苓3克,黄连0.9克(炒)。
滋阴降火汤 《医便》卷二【组方药物】 当归3克 川芎1.5克 白芍药(薄荷汁炒) 黄芩各2.1克 生地黄(姜汁炒) 黄柏(蜜水炒) 知母(酒炒)各2.4克 柴胡2.1克 熟地黄2.4克 麦门冬2.4克 【制剂用法】 上药10味,加生姜1片,大枣1枚,水煎服。另以附子为末,唾津调贴涌泉穴。 【主要功效】 滋阴降火。 【适应病证】 阴虚大动,起于九泉者。 【加减应用】 气虚,加人参、黄芪各2.4克;咳嗽,加阿胶、杏仁各2.1克,五味子0.9克;咯唾衄血,加牡丹皮2.4克,藕节自然汁10毫升,犀角末1.5克
滋阴降火汤 《医学入门》卷八【组方药物】 当归 生地 白芍 白术各3克 麦门冬 天门冬 甘草各1.5克 知母 黄柏 远志 陈皮 川芎各1.8克 【制剂用法】 上药12味,加生姜,水煎,温服。 【适应病证】 潮咳汗血,遗精无泄者。 【加减应用】 如有痰,加瓜蒌仁,贝母;咳嗽,加五味子、阿胶;梦遗,加芡实、石莲肉;有热,加秦艽、地骨皮;唾吐咯血,加茜根、藕汁、玄参;气虚血少,加人参,黄芪;久病者,去川芎。
滋阴降火汤 《赤水玄珠》卷十五【组方药物】 当归 黄柏(盐水炒)各4.5克 知母 牛膝 生地各3克 白芍3.6克 甘草梢 木通各2.4克 【制剂用法】 上药8味,水煎,空腹时服。 【适应病证】 火燥血少,气不得降致淋。
滋阴降火汤 《幼幼集成》卷三【组方药物】 大生地 当归身 杭白芍 净知母 建莲肉 润玄参 大杭冬各3克 正雅连 天花粉 炙甘草各1.5克 【制剂用法】 上药10味,用净水浓煎。清晨空腹时温服。 【主要功效】 滋阴降火。 【适应病证】 小儿咳嗽见血。
滋阴降火汤 《杂病犀烛》卷十七【组方药物】 白芍3.9克 当归3.6克 熟地麦冬 白术各3克 酒生地2.4克 陈皮2.1克 盐知母 盐黄柏各1.5克 生姜3片 大枣2枚 【制剂用法】上药11味,水煎服。 【主要功效】 滋阴降火。 【适应病证】 阴虚火旺,唾血鲜红者。 【编者按语】 上7方皆同名“滋阴降火汤”,功效大同而小异:《寿世保元》卷六方滋阴降火而兼润肺利咽,故用于虚火上炎,喉内生疮者;《明医杂著》卷一方滋阴降火而略兼止血之功,故可用于劳瘵虚热痰中带血者;《医便》卷二方,则配合附子外贴以引火归元,故用于阴虚火动,起于九泉者;《医学入门》卷八方,滋阴降火而略兼宁心安神,故可用于潮热盗汗梦遗者;《赤水玄珠》卷十五方,滋阴降火而兼利水通淋,故可用于阴虚火燥而小便淋痛者;《幼幼集成》卷三方,滋阴降火而略兼健脾养肺,故可用于火旺咳嗽而土不生金者;《杂病犀烛》卷十七方,滋阴降火而养血,故可用于火旺唾血而兼血虚者。名同而方有异,主治亦有不同,用者当细辨之。 滋阴降火汤zīyīnjiànghuǒtāng明·王纶《明医杂著》方。生地黄(酒洗)、炙甘草、炮姜各五分, 川芎、熟地黄、知母(蜜水浸拌炒)、天冬各一钱, 炒白芍、当归、白术各一钱三分, 陈皮、黄柏(蜜水浸炙) 各七分。加生姜三片, 水煎, 空腹服。治劳瘵,色欲过度, 损伤精血, 阴虚火动, 午后发热, 盗汗, 咳嗽倦怠, 饮食少进, 甚则痰涎带血, 或咯血、吐血、衄血, 肌肉消瘦, 身热, 脉沉数者。若咳嗽盛, 加桑白皮、马兜铃、瓜蒌仁各七分, 五味子十粒; 痰盛, 加姜半夏、贝母、瓜蒌仁各一钱; 若潮热盛,加桑白皮、沙参、地骨皮各七分; 若梦遗精滑, 加牡蛎、龙骨、山茱萸各七分; 若盗汗多, 加牡蛎、酸枣仁各七分, 浮小麦一撮;赤白浊, 加茯苓一钱, 炒黄连五分; 兼衄血、咳血, 加桑白皮一钱, 炒栀子、黄芩各五分; 兼嗽血、痰血, 加桑白皮、贝母、黄连、瓜蒌仁各七分; 兼呕吐血, 加栀子、黄连、干姜、炒蒲黄各一钱, 韭汁半盏, 姜汁少许; 兼唾血, 加桔梗、玄参、炒侧柏叶各一钱。本方原书无方名。 滋阴降火汤 滋阴降火汤本方出自《明医杂著》卷一,无方名。《古今医鉴》卷七引载此方,命名滋阴降火汤。《寿世保元》与《杂病源流犀烛》所载滋阴降火汤均从本方增损而成。方由生地黄(酒洗)、甘草(炙)、干姜(炮)各五分,熟地、川芎各一钱,白芍(炒)一钱三分,陈皮七分,当归、白术各一钱三分,黄柏(蜜水浸炙)七分,知母(蜜水浸拌炒)、天门冬(去心)各一钱组成(一方去干姜,加玄参、贝母、麦门冬、五味子)。生姜三片,水煎,空心温服(《古今医鉴》此方用法中有竹沥、童便、姜汁)。现用法为用饮片煎汤,分二次服;或制成丸剂服用。功能滋阴降火。主治虚劳阴亏血虚,相火旺盛。症见潮热盗汗,咳嗽倦怠,口干咽燥,肌肉消瘦,大便干燥,舌质红,脉象沉数。 本方所治阴亏血虚,相火旺盛,故用滋阴降火之法。方中生地黄、熟地黄滋阴壮水,补肾脏之阴;天门冬清金润燥,补肺脏之阴;当归身、川芎、白芍药、熟地黄即四物汤,养血和血;知母、黄柏,滋阴降火;在以上八味中,寒凉滋腻之品居多,有碍脾胃运化之弊,故又配以白术、陈皮、甘草、干姜、生姜健脾温中。一方去干姜,加玄参、贝母、麦门冬、五味子,不仅滋阴降火之功比前方更优,而且具有化痰止咳,敛肺定喘的疗效。用治虚劳阴虚火旺,以午后潮热,咳嗽倦怠,口干咽燥,大便干燥等为辨证要点。原书加子十粒;若痰盛,加姜制半夏、贝母、瓜蒌仁各一钱;若潮热盛,加桑白皮、沙参、地骨皮各七钱;若盗汗多,加牡蛎、酸枣仁各七分,浮小麦一撮;若赤白浊,加白茯苓一钱,黄芩、山栀子各五分(炒);若兼嗽血、痰血,出于脾也,加桑白皮、贝母、黄连、瓜蒌仁各七分;若兼呕吐血,出于胃也,加山栀子、黄连、干姜、蒲黄(炒)各一钱,韭汁半盏,姜汁少许;若兼咯唾血,出于肾也,加桔梗、玄参、侧柏叶(炒)各一钱”。 滋阴降火汤(《寿世保元》卷六) 当归一钱,川芎一钱,白芍一钱二分,川黄柏(蜜水炒)一钱,生知母一钱,怀熟地黄一钱五分,天花粉一钱,生甘草一钱。加元参二钱,白桔梗(去芦)三钱。上锉一剂,水煎,入竹沥一盏,温服。功能滋阴降火。主治虚火上升,喉内生疮。 滋阴降火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白芍一钱三分,当归一钱二分,熟地、麦冬、白术各一钱,酒生地八分,陈皮七分,盐知母、盐黄柏各五分,姜三片,枣二枚。功能滋阴降火。主治唾血。 ☚ 阿胶散 白凤膏 ☛ 000044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