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溅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溅蚀splash erosion雨滴直接打击地面,使土体分散,并分离出细小颗粒,它们被飞溅雨滴带起而产生位移的过程。溅蚀发生在地面产流之前,是坡面水蚀过程的开端。溅蚀破坏土壤结构,使地表产生紊流,增强分散土粒的搬运。溅散的细粒,堵塞土壤孔隙,阻滞降水入渗,增加地表径流及其侵蚀冲刷力。因此,溅蚀是侵蚀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溅蚀量的测定方法,1944年埃利森创制了测定溅蚀量的溅蚀杯,研究得出溅蚀量与降雨的关系式: 为S∝V4.33×D1.07×I0.65,式中S为30分钟内击溅量(克); V为雨滴速度(英尺/秒); D为雨滴直径(毫米); I为降雨强度(英寸/小时)。赫德森(N.W.Hudson,1965)利用该溅蚀杯的研究方法得出了溅蚀量与侵蚀力指标KE>1的相关性很显著,r=0.96。摩尔根(R.P.C Morgan,1978)在上述方法基础上,设计的双球溅蚀盘,已成为测定溅蚀量的通用方法。赫德森(1975)进行了裸露土壤小区和同样小区覆盖纱网(消除雨滴击溅作用)两种处理的降雨对比试验,结果是覆盖纱网小区的土壤流失量仅为无覆盖小区的百分之一。中国周佩华等(1981)用黄土进行了同样的试验,取得了类同的结果。由此说明,增加地面覆盖,避免或削减雨滴对地表的直接打击,是防止土壤侵蚀的根本性措施。 溅蚀splash erosion雨滴打击裸露地面使土壤破裂、湿润、分散、飞溅的侵蚀现象。它在地表径流发生前便使土壤细粒产生位移。土壤的溅蚀量,取决于雨滴的打击力、地面覆盖物、风力、降雨特征、土壤抗蚀能力和地表水层厚度等。在水平地面上,被溅蚀移动的土粒,由于可以互相补偿,各处的土壤溅蚀量大致相等;但在坡地上,土粒向下坡的溅移量,要大于向上坡的溅移量。总的土壤溅蚀量,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多。溅蚀破坏土壤结构,堵塞土壤孔隙,削弱土壤渗透能力,从而增加地表径流量和径流的冲刷搬运能力。伍德拉夫(C.M.Woodruff)试验证明,在缓坡情况下,90%的土壤侵蚀量由溅蚀作用造成,9°以上的坡地,径流冲刷则起着重要作用。采用“覆盖耕作法”和“免耕法”可以减少坡耕地的溅蚀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