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湿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湿晕

病证名。又称伤湿眩晕。《东医宝鉴·外形篇》:“湿晕,冒雨伤湿,鼻塞声重而晕,宜芎术汤。”湿晕有寒湿、湿热之分。详寒湿眩晕、湿热眩晕条。

湿晕

湿晕

湿晕属外感眩晕的一种,因感受湿邪所致。临床特点是眩晕而伴有头重目困,鼻塞声重等症。《丹溪心法·头眩六十七》中已有“芎术除眩散治感湿感寒,头重眩晕”的记载。
湿晕的发病原因与气候潮湿,涉水冒雨,或久居卑湿之地有密切关系。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脾胃素虚,水湿内生,外湿引动内湿,上扰清窍而发为眩晕。在治疗时必须注意脾胃的功能,投以祛湿之剂,须助以燥湿和中之品;若湿邪化热,在清热利湿法中助以宣化畅中之药。
(1) 伤湿头运:出《丹溪心法》。症见头重眩晕,鼻塞声重,呕吐痰涎,身体沉重,腰膝痠重,大便溏泄,脉细而沉,苔白而腻。是由于外感湿邪,湿困诸阳之会。治宜解表发汗,燥湿和中。方用羌活胜湿汤、除湿汤等加减。用羌活、独活祛风湿;防风、藁本解肌表而发汗;川芎、蔓荆子清头目而止眩;合用半夏、厚朴、苍术、茯苓、白术、陈皮燥湿健脾和中。
(2) 寒湿眩晕:出《新刊仁斋直指方》。症见恶寒发热,身重身痛,不能转侧,无汗拘紧,头旋眼眩,四肢厥冷,脉沉紧或迟缓,苔白或白滑,素体阳虚,在雨湿之时。复感寒湿之邪。治宜温化寒湿。方用芎术除眩汤加羌活、防风、细辛等。药用附子、肉桂温阳祛寒; 川芎、防风、细辛、羌活疏风散寒;白术健脾燥湿。严重者可吞服来复丹。
(3) 湿热眩晕;出《症因脉治》。症见头晕目眩。胸闷身重,自汗粘腻,面垢背寒,口渴而不欲饮,小便黄赤。或见身热,舌苔黄腻,脉濡数等。是由于感受湿热时邪,或由伤湿眩晕、寒湿化热所致。治宜清热利湿,宣化畅中。方用三仁汤加减。

☚ 风眩   火眩 ☛

湿晕shī yùn

damp vertigo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