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湘江风光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湘江风光带 湘江风光带利用湘江水景和两岸防洪大堤在城市建设的敞开式园林风光带。20世纪80年代,长沙市最早提出建设湘江风光带构想。1996年,首先在湘江东岸市区中心建成西湖路口至坡子街一段堤顶休闲观光带。2000年7月,湖南省人民政府作出建设湘江生态经济带、推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重大决策。2002年3月,由德国专家编制的湘江生态经济带概念性规划通过国内外专家评审。湘江生态经济带和长株潭湘江防洪景观带规划全长128公里,北起长沙月亮岛沿岸的霞凝港址,南抵株洲空洲岛,两岸纵深0.8~1.5公里,月亮岛、岳麓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开福寺、贾谊故居、南郊公园、昭山风景名胜区、雨湖公园、陶公山、石峰公园、神农公园、观音岩风景名胜区等诸多自然历史名胜包括在内,核心建设面积近800平方公里。15~20年后,湘江两岸将被建设成为一个带状的集旅游观光、生态绿化、道路、防洪坝、高科技园区、高尚住宅区和重点小城镇于一体的生态经济带和面向未来、高效率、充满魅力的生活、经济、自然空间,成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主轴之一。长沙湘江风光带北起新港镇,南达暮云镇,全长35公里。2000年,随着湘江大道、潇湘大道综合改造工程的启动,长沙湘江风光带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到2005年,江东岸12.5公里长的湘江路风光带中心景区和江西岸6.78公里的潇湘路中心景区已建成数十个市民文化广场和亲水平台,布置亭台楼阁、园林小景和观光专用车道,长沙新“外滩”初具规模,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观光、文化娱乐的好去处。长株潭湘江风光带起于长沙市猴子石大桥湘江东岸,经解放垸、南托垸、昭山区、仰天湖垸、湘潭市郊达湘潭市烧窑港处,再从株洲市湘芸路处沿江而上经株洲市河西保护圈、株洲县雷打石镇、空灵岸,接空洲岛,全长约71.689公里。湘潭湘江风光带根据湘江在城区流线呈 “U” 字型,岸线富有变化,具有建设成“山水园林”城市的天然条件,重点建设连接区域景观节点的湘江生态景观带,连接壶山、老县城的传统风貌带,沿雨湖路、熙春路的现代城市商业景观带和壶山历史文化景区、雨湖文化商业区、城正街文化历史区、中山路商务区、窑湾旅游休闲区。株洲湘江风光带建设工程于2004年11月正式启动,规划在湘芸路至空灵岸全长约33.07公里的沿江防洪景观道路工程中,建设现代科技公园、滨江休闲绿化带、株洲城区段绿化带、耒耜文化园、上巷洲湿地生态园、胜塘村农家乐园、机台湾野营基地、空灵寺北广场、空灵寺南广场等9处人文景点,集防洪、道路、旅游、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景观突出现代新型工业城市的特点。同年,衡阳市在长1.5公里的蒸水河沿江风光带建成开放的基础上,动工在城区湘江东岸16.5公里地段建设湘江风情、山水相融、桃浪锦绣、雁城之浦、三江风光、珠晖塔影等六大景观,并规划在西岸枣子坪至铜桥港18.1公里地段建设枣子坪景区、来雁塔景区、古城历史文化景区、白沙洲景区、铜桥港景区。衡阳湘江风光带东沿耒水延伸至茶山坳,西沿蒸水延伸至315省道蒸水大桥,以东洲岛、耒水弯、蒸水弯为 “城市绿肺”,将石鼓书院、珠晖塔、东岳观、衡阳窑址、湘南学生联合会旧址等著名景观串联一体,构成总长45公里、面积约15平方公里、独具特色的“三江生态风光带”。 ☚ 渔村夕照 自然风光·名胜古迹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