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湖州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湖州歌 湖州歌宋组诗名。七绝。汪元量作。见《水云集》。 景炎元年(1276),宋恭帝赵㬎与皇室人员为元兵掳至大都(今北京市),作者是宫廷琴师,也被俘北上。《湖州歌》共九十八首,以绝句联章形式写自宋室降灭至君臣抵燕后的过程,其中也流露出诗人的亡国之痛、去国之悲。李珏跋汪元量《湖山类稿》称其诗“亦宋亡之诗史”。《湖州歌》是其“诗史”的代表作,可补正史之所未及。湖州位于今浙江省北部,因组诗是从元丞相伯颜率兵进驻湖州写起,故总题《湖州歌》。诗人则将其视为“野史”,在《答林石田》云:“我更伤心成野史,人看野史更伤心。”其中第五首较为著名:“一掬吴山在眼中,楼台累累间青红。锦帆后夜烟江上,手抱琵琶忆故宫。”押俘船离开杭州,渐行渐远。在诗人眼中吴山即是南宋王朝永恒之象征,而鳞次栉比、色彩斑斓的楼台未尝不是繁华帝都的同义语。待到船只行驶于夜雾弥漫的江面,诗人手抱琵琶深情怀念故宫的一幕幕场景。全诗韵调凄清,含纳深厚,情景浑化,可代表《湖州歌》的总体风格。 ☚ 正气歌 题陆放翁诗卷后 ☛ 湖州歌北望燕云不尽头,〔4〕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5〕 〔1〕《湖州歌》,用七绝连章的形式,写南宋亡国时三宫被俘虏押送燕京的史事。时为德祐二年,元丞相率军进驻湖州(今浙江吴兴),派人到临安令宋皇太后手诏天下州郡归降,解散南宋政府,全面接管政权,然后押送所俘虏的南宋母后、幼主、宫女、内侍、乐官等北行,汪元量亦在其中。事件发端在湖州,故定名《湖州歌》,连章七绝九十八首,选二。汪元量(生卒年不详),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宫廷琴师,宋亡被掳北去。后为道士南归,漫游四方,不知所终。诗多纪宋亡史实,沉郁凄凉,是遗民诗人的优秀代表。有《湖山类稿》、《水云集》。 〔2〕“一掬”二句:这是离开临安时回顾所见景象。一掬(ju),一捧。吴山,一名胥山,在今杭州市钱塘江北岸。船离临安,远望吴山,显得体积很小,似乎可以捧起,显示离临安已经越行越远。累累,重重叠叠。间青红,形容楼台有青色,有红色,高低错落。 〔3〕锦帆:指被俘后妃、宫女所乘的船。后夜烟江上:表明船上人至后半夜还不能入睡。 〔4〕“北望”句:燕云,指此行押解所去的北方。燕,今北京市一带,当时元以今北京市为大都。句意为北去燕京路远漫漫。 〔5〕四百州:唐开元二十八年全国重设郡(州)府三百二十八个,宋时国土小,不到此数,这里举其整数。 《湖州歌》是宋朝亡国实录,写亡国之苦,去国之戚。所选上一首,写被俘宫人船行后对故国的眷恋,对吴山、楼台的依依,在夜半烟江上的故宫回忆,都深寓亡国之痛。下一首写北行途中的故国之思,前途漫漫,江水东流,都没有尽头,包含着兴衰荣辱的慨叹;夕阳寒鸦,国土难见,涵蕴着无限苍凉和惆怅。诗的情致哀怨沉郁,韵调凄婉,发人深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