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其前身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简称省社联),于1958年5月成立。当时,全省已成立了经济学会、哲学学会、历史学会、教育学会等4个社会科学群众团体,共有会员300多人,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由35名委员组成的第一届社联委员会和14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方克任主席,王汉新、涂西畴、王学膺任副主席,瞿定一任秘书长。1962年6月,在湖南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对社联委员会领导机构进行了充实、调整,正副主席增至7人,常务委员增至15人,委员增加至45人。朱凡任主席,刘寿祺、王汉新、王兴久、涂西畴、王学膺、林增平任副主席,王兴久任秘书长。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社联停止了活动。1979年7月31日省社联在长沙召开省社联各学会理事联席会议,就恢复省社联的活动、发展社会科学事业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一致同意恢复省社联的工作。会上选举了省社联第二届委员会,共选出委员60名,王驰任主席,卓康宁、王汉新、王兴久、徐政敏、田后风、涂西畴、林增平、赵建德、李楚凡(专职)、符鸿基(专职)、胡春涛(专职)任副主席,李楚凡任秘书长,屈正中、朱凡、刘寿祺任顾问。1982年1月,省社联在长沙召开第二届委员会第二次年会,120余名社会科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扩大社联委员会,增补委员64名,副主席1名,使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人数增至124名。1985年,省社联所属省级学会增至57个,已有会员3万多人。随着事业的扩大,同年7月,省委常委决定省社联“独立建制”,“为省科协、省文联一样的省直一级群众性学术团体,经费单列”,并先后任命了3位专职副主席。1986年6月,省委批准省社联单独建立党组。1991年9月,省社联召开第3次代表大会,对社联的章程进行了修改。选举产生了由154人组成的第三届委员会、名誉主席、名誉委员和由21人组成的主席团。主席团成员: 王世英、贝兴亚(专职成员,后称执行主席兼秘书长)、古祖雪、冯正刚、刘时平、杨长庚、肖浩辉(专职成员,后称执行主席)、何鹄志、宋廷同、张萍、张铁夫、罗小凡(专职成员,后称执行主席)、周永生、周作翰、贺正时、唐凯麟、喻昭永、谭双泉、黎仲篪。考虑到多年来社联所组织的许多活动已着眼于全省社会科学界,决定将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更名为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简称省社科联)。到1995年底止,省社科联共拥有学术团体168个,其中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154个,地(州)市社科联14个,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会员约10万人,地(州)市社科联所属学会380个,会员84920人。现社科联机关下设办公室、学会工作处、情报联络处、软科学研究室、机关党总支,共有工作人员50人。其主要任务是受省委、省政府委托,依法管理社会科学学术团体,组织推动各学会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开展社会科学研究和宣传普及社会科学知识,繁荣和发展湖南省社会科学事业。

☚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中共湖南省委讲师团 ☛
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 (简称省社联)。当时已有经济、哲学、历史、教育4个学会,共有会员300多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止活动。1979年7月31日恢复省社联的工作,在长沙召开各学会理事联席会议,选举了省社联第二届委员会。1985年,所属省级学会增至57个,会员达3万多人。同年7月,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决定省社联独立建制,为省直一级群众性学术团体。1991年9月,省社联召开了第3次代表大会,决定将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更名为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简称省社科联)。1996年11月,省社科联召开了第4次代表大会。全省共拥有社会科学学术团体168个,其中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154个、地 (州) 市社科联14个,共有会员18万多人。省社科联设有办公室、学会工作处、科研组织处、软科学研究室、机关党委等部门。其主要任务是: 受省委、省政府的委托,依法管理社会科学学术团体,组织推动各学会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开展社会科学研究和宣传普及社会科学知识,组织全省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 (省级奖)、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成果评奖 (省级奖)、优秀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和优秀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专家评选、评选,以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名义组织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立项和鉴定,繁荣和发展湖南省社会科学事业。主办《船山学社》(季刊)、《湖南社会科学》(双月刊)和内部资料性刊物《湖南社科界》。

☚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
0000905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