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
古代建在路旁的公家房舍。 有楼,既可供旅客住宿,又可侦察盗贼。建在边境上的亭,又是防备敌人看守烽火的建筑物。 《韩非子·内储说上》:“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又《史记·秦始皇本纪》:“筑亭障以逐戎人”。秦汉时又置亭为邮驿之所,《汉书·平帝纪》颜师古注:“邮亭行书之舍,即今驿递”。又另一种供休息、眺望和观赏的小型建筑物亦称亭。多用竹、木、砖石等建成,平面一般呈圆形、方形、扇形、六角形和八角形等,常设在园林或风景名胜等处。设在乡间村宅、道路近旁,供路人车马歇脚休息之用的称凉亭、长亭等。 明清两代则多设于陵墓、庙宇、祠堂前,或置碑,或设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