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肌肉皮瓣移植
游离肌肉皮瓣在临床应用上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修复创面,一是为了重建运动功能。为了覆盖有深部组织外露的创面,除了传统的带蒂皮瓣以外,还可用游离皮瓣移植的方法。游离皮瓣切取的部位其皮肤必须由皮动脉供血。人体皮肤由皮动脉供血而又宜做游离皮瓣移植的供皮部位为数不很多,有时来源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而人体皮肤多为肌皮动脉供血,因此可用表浅的肌肉做肌皮瓣游离移植来覆盖创面。此不同的是与受皮区血管吻合的是供给肌肉的动脉而不是皮动脉。
肌肉皮瓣的血运来自供给肌肉的血管,该血管的解剖位置比较恒定,有变异者极少,因此切取时常比切取游离皮瓣容易。直接供血给皮肤的是许多穿过肌肉的细小动脉,称之为肌皮动脉,它们位于肌肉和皮肤之间的结缔组织中。在切取肌皮瓣的过程中,必须保持皮瓣和肌肉之间的完整性,尽量减少皮肤与皮下组织之间的移动。最好是将皮瓣边缘与肌肉缝合做暂时的固定。一般说切取的肌皮瓣其皮肤的范围不应超过其所覆盖的肌肉。肌肉皮瓣移植后其优点是:血运较游离皮瓣丰富,对于有骨外露、骨折后,既往有过感染的病例要比单纯用游离皮瓣为佳。切取肌肉皮瓣所费时间较少。但是肌肉皮瓣包含肌肉,尽管日后肌肉萎缩瘢痕化但其体积仍较大,有时外观差,不宜移植于外露部位。常用的游离肌肉皮瓣供皮区有阔筋膜张肌、背阔肌等。
肌肉皮瓣的另一目的是,在做游离肌肉移植时,可包括覆盖在肌肉上的皮肤。在这方面,最早应用肌肉皮瓣的是Schenek。他用腹直肌皮瓣代替屈指深肌功能。肌肉皮瓣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❶肌肉皮瓣的皮肤血运来自肌皮动脉,术后皮肤的颜色及温度直接反映移植后肌肉的血运,便于手术后的观察;
❷移植的肌肉带有皮肤,手术时闭合伤口容易,张力小而且有利于移植肌肉的血循环。
游离背阔肌肌皮瓣移植:(参见“背阔肌皮瓣移植”)游离阔筋膜张肌皮瓣: Hill等(1978)在利用阔筋膜张肌做为旋转皮瓣或岛状皮瓣治疗褥疮的基础上,将它做为游离肌皮瓣修复创面,获得成功。
阔筋膜张肌是扁而宽的肌肉,起于髂嵴外唇之前部,髂前上棘之外侧面以及阔筋膜的深面。阔筋膜张肌被阔筋膜的髂胫束两层所包裹,然后与髂胫束相混止于髂胫束的大腿上、中1/3交界处。支配臀小肌为臀上神经的一分支(来自腰4,5及骶1),它有分支向下自前而后在阔筋膜张肌中1/3处的后方在血管蒂的深面进入肌肉。阔筋膜张肌的血运来自旋股外侧动脉的横支,它位于股外侧肌与股直肌之间。Nahai等在进一步研究阔筋膜张肌血运时指出供给肌肉的动脉在进入肌肉之前通常分为三支,上支供给肌肉的上1/3及肌肉起始处的髂嵴;中支供给肌肉中1/3; 下支供给肌肉下1/3并向下沿续在阔筋膜的表面。所有上述分支均有许多穿支供给覆盖其上的皮肤。由于供给阔筋膜张肌血运的特点,可切取做游离移植的阔筋膜张肌皮瓣,其皮瓣较肌肉要大三倍,而且还可包括肌肉起点的部分髂嵴。
支配阔筋膜张肌皮瓣的感觉神经有两条: 一为第12胸神经的外侧皮支,它支配覆盖肌肉上部及髂脊的皮肤感觉;另一为股外侧皮神经(腰2,3),支配大腿前外侧皮肤感觉。这两条感觉神经显露容易,可包括在肌皮瓣内,移植时可在受区与感觉神经缝合,使游离的肌皮瓣成为有感觉的皮瓣。
阔筋膜张肌皮瓣做为修复创面的另一新来源,它的明显优点是供给的皮肤面积比肌肉大得多,肌皮瓣内可包括感觉神经以及部分髂嵴。阔筋膜张肌为辅助髋关节屈曲及内旋肌,功能不十分重要,切取后不影响原有的功能。供给肌肉血运的旋股外侧动脉的横支外径在2mm以上,吻合血管并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