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游洞庭山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游洞庭山记

 自胥口望太湖,颇惮其广。扬帆行,少顷,抵中流,而诸山四环之。似入破垒中也。目得凭杖,意更安稳,顾反诮之曰: “此楪面耳,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岂欺予哉?”登缥缈峰之日,日色甚薄,烟霭罩空,峰首既高绝,诸山伏匿其下,风花云叶,复覆护之。 于是四望迷谬, 三州遁藏, 浩㳽之势,得所附益,渺然彷徨,莫知天地之在湖海,湖海之在天地。予于是叹曰:“夫造化者,将以是未足以雄予之观,而为此耶?”仰而视白云,如冰裂,日光从罅处下漏,湖水映之,影若数晦,大圆镜百十,棋置水面。
 僧澄源曰:“登山之径不一,从西小湖寺上者夷。“故是日炊于寺而登,罡风横掣,人每置足自固,乃敢移武,攀石据地,仅而得留。至顶蹲岩间,引脰窃望,便缩避,以其游之艰,不可辄去也,更相勉少住,然以不可,竟相引而下。

(《歇庵集》)


 《游洞庭山记》凡八则,此为第四,记西山之游,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开篇写启程前,“望”和“惮”反衬太湖盛大深广。“扬帆行”句,写行程中,“破垒”可想见周围环境,又以君山和湘水对比,显示西山之美和太湖之广。接着记西山景观。“日色”、“烟霭”写云雾弥漫气象。“伏匿”比拟“诸山”,以动写静,衬托“峰首”之“高绝”。 “迷谬”、 “遁藏”极写“浩㳽”气势和天地湖海相融的壮阔景象。作者的感叹有力赞颂了太湖西山风光之“雄”。以下写“白云”、“日光”,云雾散开,日光从云缝中照射下来,一片片阳光,象棋子罗布在明净的湖面上,亦晦亦明交织成一派奇丽的景象。这段绘景意境阔大,气象雄浑,为后文蓄足了气势。最后交代登缥缈峰的地点、路线。“罡风横掣”写山势高、风力大,“攀”、“据”写移步艰、立足难、游兴浓、意志坚。“少”、“竟”二字,衬托了“游之艰”、不舍“辄去”的心绪。全文以游踪为线索,用“移步换景”写法,记历程观感,寓情于景,脉胳分明。全文详写西山的奇观,略写缥缈峰的艰险。其中上山险状详写,下山只“竟相引而下”一句,戛然而止,形成了疏密相间的章法特点。“文似观山不喜平”,先写太湖之“广”,再写湖、山之“雄”,后写攀峰之“艰”,层次清晰,互相映衬,文势跌宕多变,足见行文之妙。

游洞庭山记

游记。明陶望龄撰。一卷。望龄,字周望,号石篑,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万历进士。官编修,祭酒,谥文简。著有《解庄》。是编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成书,三千六百字。洞庭山位于江苏吴县太湖中。冠序一篇,正文八篇。其一记林屋三洞,即雨洞,丙洞,肠谷洞。其二记洞庭山四季景观,春梅华、梨花,夏樱桃、杨梅、秋橘、橙。其三述山水相间,有七十二峰,苍翠蓊郁,矗立于三万六千顷波涛之美。其四记自胥口望太子湖之景色。其五为赞缥缈峰之作,称之为诸山最尊。其六为游大、小龙山所感。其七记涉惟石、公梭、龙头三山所见。其八记《洞庭记》作者蔡羽佚事。有《名山胜概记》本, 《古今游记丛钞》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