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游园不值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游园不值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叩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首绝句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然而它与“禅”有什么关系呢?或者说,此诗的审美价值与“禅”的认识价值在何处交会呢?
先让我们从第四句说起。“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被称为警句,然而事实上它是有所本的。唐人吴融《途中见杏花》云:“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比叶绍翁年代稍早的陆游则有《马上作》:“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这说明叶绍翁此句并非妙手偶得的惊人之句,同时也说明此诗的成功之处主要地不在于第四句,而在于全诗的章法结构与统一意境上。我们不妨将它与吴融、陆游的诗作一番比较:吴融虽然最早写出了红杏出墙的美景,然而在他的诗中,这个美景不过是用来反衬行人的孤独意绪的背景,它本身并不是诗中的着力之处,所以其精警并不引人注目。在陆游的诗中,“一枝红杏出墙头”成了吟咏的重点,它与 “平桥小陌”、“淡日翠霭”及“杨柳”等景物相比也显得分外光彩夺目。然而诗人是骑在马上浏览一路上的春色,“一枝红杏”是偶然进入他的眼帘的。全诗的章法是平铺直叙的,从而降低了第四句的张力。而叶绍翁此诗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开始两句写诗人有意寻春,而园门久叩不开,仿佛是主人担心游客会踏破满园的青苔。人们往往欣赏这两句写出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幽静环境,其实它们更重要的作用是“蓄势”。诗人原来对“满园春色”有着热切的期待,然而这种期待落空了。这样,读者的心理期待也随之跌落下来。三、四句忽又由抑转扬:“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种失而复得的喜悦洋溢在字里行间,读者的心理期待也随之得到了意外的满足。这正是此诗超过前人的地方。显然,这样的审美过程与禅家的认识过程是有相似之处的。我们知道,禅家推重的思维方式是顿悟,是刹那之间的大彻大悟。然而在达到这种境界之前,往往有一番苦思冥索的过程。在《六祖坛经》、《五灯会元》等书中记载了许多禅僧追求人生的真谛,久思却不得其门而入,忽然受到大师的片言只语甚或一顿棒喝的启迪,遂大彻大悟的故事。这与诗人寻春却无门入园,忽见墙头红杏的过程极为相似。如果苏东坡复生而读到这首诗,他一定会赞叹说:“暂将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的确,诗与禅是可以互相参证的,叶绍翁此诗正是一个绝妙的例证。
☚ 叶绍翁   吴锡畴 ☛
游园不值

游园不值

宋诗篇名。七绝。叶绍翁作。见《靖逸小集》。一题《游小园不值》。诗云:“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此诗饶有情趣与理趣。明明因主人不在未能入园,却偏说可能主人爱惜园中苍苔而闭门拒客。随后写园内一角,取景虽小,但意味深远。“关不住”三字将盎然春意表现得很活跃。“春色”句后常被人引用。陆游有“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马上作》),张良臣有“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偶题》),吴融有“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途中见杏花》)和“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杏花》)等诗句,此诗末句取意或受前人启发。钱钟书指出,上述诗句都不及叶绍翁写得这样醒豁(见《宋诗选注》)。

☚ 初入淮河   游山西村 ☛

《游园不值》

 七言绝句。叶绍翁作。诗中写游园看花的不遇及感想。诗先写对花园主人心理的猜测,主人大约是爱惜苍苔,怕印上履痕,所以“小扣柴扉久不开”,接着写看花不遇的情景,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表现了诗人对于春天景色的向往与爱慕。虽是小景,却给人联想的余地,诗意新警,有味外之味。

哲理诗《游园不值》原文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陆游有一首《马上作》写道:“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新,一枝红杏出墙头。”看来,陆游的《马上作》与叶绍翁的《游园不值》都写的是早春之景。前者由大景写到小景,后者由小景写到大景。后者是由前者脱胎演化而来,但后者比前者构思新颖,笔法灵活,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它不仅给人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新春的喜悦,还给人以耐人寻味的美的享受。
 这是一首春游访友的即景之作。题目为《游园不值》,值:逢,遇到。不值:指没有遇到园中主人,不得进园仔细观赏,实感遗憾。怜:有遗憾之意。屐齿:木头鞋,下有两齿,可在泥地行步。《宋书·谢灵运传》记载:“灵运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小扣:轻轻地敲。柴扉:篱笆门。这是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范例,它给人留下大片的想象空间。诗中没写春雨,但诗人穿着木屐访友,肯定是春雨初歇。一场春雨,柳绿花红,春色更艳,诗人游兴更浓。诗人没写园中主人,但从门口苍苔,柴扉久扣不开,可见这位主人决非凡夫俗子,也许是一位与诗人有共同志趣的雅士吧。
 后两句是诗的升华。“满园春色”写春光之洋溢,“一枝红杏”写春意之活跃。 “关不住”与“出墙来”,这一关一出,一呼一应,一下子把春写活了。动人春色不须多。诗人以小见大,这一枝红杏正在向人们报告春天的消息,它在向人们昭示一个真理:世间一切美好的、向上的新生事物,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是任何力量也关锁不住的。

古典文学作品《游园不值》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游园不值

 应嫌屐齿印苍苔,十扣柴扉久不开。〔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游园不值》是宋诗中的名作。不值:不遇。这里指见不到主人,未能入园。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人。有《靖逸小集》。
 〔2〕“应嫌”二句:意为园门久敲不开,该是主人怕游人的木屐踏坏了园中的青苔吧。嫌,一作怜。屐,木屐,下有两齿。
 
 《游园不值》写游园见不到主人,不得入其门,但是主人只能关门,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杏已经伸出墙外,把春光泄露了出来。下两句是广为流传的名句。叶绍翁之前,也有相似的诗句,如唐代吴融“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失之质直。陆游《马上作》:“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经叶绍翁点化:“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就富有了理趣,耐人寻味,给人启迪,这就是“点铁成金,脱胎换骨”吧?

诗词《游园不值》全文、翻译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原诗今译】


 应爱惜鲜嫩的苍苔莫让木鞋踏坏,
 轻轻扣着柴门久久没见主人出来。
 关不住啊,万紫千红的满园春色,
 瞧,一枝艳艳的红杏爬出了墙外。


 【鉴赏提示】
 读罢这首小诗,掩卷之时,一幅幅清新爽目的画面油然而出:早春时节,一场小雨刚停,诗人兴致顿生,便去朋友的小园游玩。园门前的小路上长满鲜嫩的青苔,木屐踏过去,印下一道一道齿痕,看上去煞是可爱。轻敲柴门,久久不见人来。园中万紫千红、春意盎然,虽然柴门紧锁,却关不住那春天蓬勃的生机。你看,一枝火红的杏花越过了墙头,正在东风中招展呢!
 第一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写得极为精炼。从表层看,写景状物,细腻别致,饶有韵味。从深层看,涵义就更多了。“苍苔”生于阴雨。木屐是古人用来踏泥的,苍苔上能印出“屐齿”,无疑是春雨初霁。其实这句诗是在写春雨,并由春雨引出后面的杏花。陈与义诗:“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陆游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叶绍翁也是从春雨声中听到了杏花的消息,但他另辟蹊径,不明写,不直写。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但写“红杏出墙”,唐人就已有之,几百年来屡见不鲜。较为相近的如陆游诗:“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另一位江湖派张良臣诗: “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可见叶绍翁的这两句是从前人诗中脱胎出来的,不过却又明显技高一筹。这高超的技巧主要表现在第三句。春色不但满园,而且关不住。这一个“关”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可以和张诗比较。两首诗中的春都拟人化了。“一段好春”为什么要“藏”呢?藏是主动的,而“关”是外界的力量。然而春天是万象更新、生机勃发的时刻,春天的脚步是什么外界力量也挡不住的。一个“关”字,更显出春天生命的力量。我们在这两句诗中,不但看到了一派姹紫嫣红、春意盎然的景象,更得到了一个大自然的真谛和哲理。
 第二句“小扣柴扉久不开”是为后面“关”做铺垫的。柴扉紧锁,象征着人为的力量。“小扣”一词,点染了全诗的气氛和意境。轻轻地敲门,衬托出小园格外宁静。就在这一片宁静之中,生命在骚动,在舒展,花灼灼以争妍,木欣欣以向荣。
 全诗四句,包括题目在内,意境浑成。题为 《游园不值》。“不值”,不遇也。春雨初霁,诗人游兴忽起,乘兴而去。可是不巧没有遇到小园的主人,也没能进小园一游。从题目上看,游园就是目的。目的没有达到,照理说就该扫兴而归了,但其实不然。全诗看来,诗人去游园时,心中充满了喜悦,游园不值,看到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更增添了无限的喜悦。可见,游园仅仅是诗人这次具体行动的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欣赏和礼赞春天那顽强的生命力,这是诗人精神上的寄托和追求。

诗词作品《游园不值》鉴赏和精讲 - 可可诗词网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是一首万人传诵的诗篇,特别是此诗的第二联。则更是古今常被称引的名句。其实,全诗均为佳篇杰构,小尺幅大天地,诗意、诗情、诗理与诗韵,均极丰裕,既醇厚又隽永。
 此诗传诵既广,评注者亦众。若干评注者采取了各种方法来说诗,其中有一种“比较法”,用得较为广泛。如有人一口气摆出唐宋以来类似诗篇数首,即——
 首先推出“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的陆游《马上作》:
 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又拉上江湖诗派诗友张良臣《雪窗小集·偶题》:
 谁家池馆静萧萧,斜倚朱门不敢敲;
 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

 还上溯晚唐诗人温庭筠和唐末的吴融,其中,温诗《杏花》有句云:
 杳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

 吴融《途中见杏花》有云: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如此作一番比较之后,认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胜压群贤:张诗句带衬字,也不具体;温、吴二诗则或情景错杂排列,或警句安置地位不当;甚至比从之脱化而来的陆游诗,也没有叶诗写得新警、醒豁。
 其实,叶诗《游园不值》,最大引人之处在于十二个字:景小意深,景里有情,诗中寓理。以下分别加以略析——
 景小意深。别人描写从大到小,自远而近,“大而全”;而他呢,只写园之一隅,百花中之一花,并又突出花中之一枝。但这一隅,乃百花万卉园之一隅;这一花,却是满园春色中之一花;而这一枝呢?更是“关不住”的一枝! 真可谓“超凡脱俗”。
 景里有情。诗题曰《游园不值》,这就是说,原意在访友游园,但访而不遇(即:“不值”)。由此可知,此诗的出发点原来是写人,而不写花(至少“花”非重点);写花又是为了写情、写友情、写春情。诗中拈来的那些“齿印”、“苍苔”、“柴扉”、“花园”和“杏花”等等,均为写人、写情而设的。有如烹制佳肴,以鱼或肉(猪、牛、羊等)为主料,其它的油、盐、酒、酱以及姜葱等,均为配料而已。那么,这里写得又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情呢?不用赘言,诗中已告知人们:其人,当是一位以柴扉挡客,门前长苔的淡泊名利的高人雅士;其情,是能酿制满园春色,不事交际的高洁之情。
 诗中寓理。此诗同若干宋诗那样富有理趣,读了它,会引发若干联想与启迪。杏花在百花中是早春最先始放的春花,是破寒报春的使者,也是春潮汹涌中的“弄潮儿”。所以,她是无法“关住”的,也一定要“出墙来”的。因为向人类、向万物报告春消息,是她的应尽的天职。同时,诗歌也晓示世人: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富有生命力,都具有顽强精神,任何土墙、石门或者铁栅,都是无法关住她的,绝对无力挡住她的前进步伐!

《游园不值》you yuan bu zhi

Visiting the Garden But It Closed→叶绍翁(Ye Shaoweng)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