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审

明代刑制,每五年朝廷命司礼太监会同三法司堂上官审理刑狱,谓之大审。明刘若愚《酌中志·大审平反纪略》:“凡遇丙辛之年,即特敕司礼监掌印太监一员,前往三法司录囚,名曰大审。”《明史·刑法志二》:“成审录,谓之大审。南京则命守务行之,自此定例,每五年辄大审。”

大审dà shěn

也称秋审。各省未行刑的死刑案件立秋前上报刑部,会同大理寺等复审,奏请皇上裁决:(薛姨妈)又托人花了好些钱,总不中用,(薛蟠)依旧定了个死罪,监着守候秋天~。(一○○·1281)

大审

明朝宦官参与司法审判的一项制度。成化十七年命司礼监太监会同三法司堂官,在大理寺审录囚徒,予以酌量减等宽免。明朝宦官专权,宦官是特奉钦命参与审录的,所以称为大审。后来每五年一次大审,成为定制。

大审

大审

明代刑事诉讼活动的审案级别。《明史·刑法志》: “成化十七年 (公元1481年),命司礼太监一员,会同三法司堂上官,于大理寺审录,谓之大审。南京则命内守备行之,自此定例,每五年辄大审。”

☚ 大事   大不敬 ☛
大审

大审

明代的会官审录制度。明仿照汉以来的 “录囚”制度,于宪宗成化十七年 (1481年) 命司礼太监一员,会同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的长官在大理寺审录囚徒,从此成为定制,每五年举行一次,对象主要是累诉冤枉的囚犯,审录决定的权力实际操纵于司礼太监之手,这是明代宦官干预司法的表现和途径。

☚ 断议   朝审 ☛
0000151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