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选址
亦称“港址选择”。是建设港口的地理位置的选择。港口选址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是港口规划工作的重要步骤,是港口设计工作的先决条件。水文、地质、地貌、气象等自然条件是决定港址的技术基础; 港口腹地范围、交通及工农业生产、矿藏情况和集疏运条件等,是确定港址和港口规模的主要经济依据。因此,港口建设必须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城市规划和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相适应。具体说,
❶符合国家或地区的宏观发展战略需要,符合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技术政策的要求。
❷接近资源或接近产品用户;
❸重视老港技术改造,发挥现有港口作用的同时,还应考虑新建、扩建的港口能尽快达到设计能力;
❹离城镇接近,生产、施工、生活条件较好;
❺靠近铁路、公路,交通运输方便;
❻能满足建港用地、用电、供水和排水等条件;
❼有合适的水文地质和气候条件;
❽有方便的外部协作条件。港址选择是港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组成部分。港址选择方案经过多次比选,最后确定港址位置。选择合理的港址,能缩短工期、节约投资。从长期和宏观上来看,港址选择关系到港口经济效益、港口功能和作用能否充分发挥的大问题。过去,殖民主义侵略者首先就是开关建港;当代世界也是通过海洋运输来联系和发展的。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港口选址的重要条件,世界著名的港口都占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如鹿特丹、纽约、汉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等港口,都具有海运货物流通的战略地位。这些港口的城市功能和港口功能,都因港址的优越而具有突出的优势。不过,现在港口选址已不单纯从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单纯服务于商品运输需要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是站在宏观发展战略的高度上考虑选址建港。如日本,海运是其生命线,将选址建港视为确定国家经济发展的国策;如英国,带有控制世界市场的目的; 如美国,则服从于它的全球金融垄断和跨国公司的需要; 如中国,表现振兴国民经济的需要。因此说,通过港口选址能将港口开发战略和优越地理位置结合起来达到统一,这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自然的地理缺陷并不能完全决定港口的位置,如大阪港和神户港,自然条件虽不好,但国际交流的位置适中,因而以人工岛方式克服、补救自然条件的不足。因此,港口选址的原则,在确定港口发展战略时应坚持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相结合、并以自然地理服从港口的经济地理为原则,尊重客观条件,发挥主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