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渭南地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渭南地区

位于关中平原东部,是从东部进入陕西省和西北地区的门户。东濒黄河,与山西、河南毗邻,西邻古都西安,南依秦岭山脉,与商洛地区相连,北倚黄龙山、乔山,与延安地区接壤。面积13134平方公里,耕地914万亩。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东西开阔,呈仰瓦状,海拔在330—2645米之间。中间最低部为渭河冲积平原,外围是台原。北部山岭舒缓,最高峰为韩城境内的大岭,海拔1783米。南部山势高峻,最高峰为华县境内的草链岭,海拔2645米。闻名中外的西岳华山位于区内华阴市以南,海拔2160米。属东部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摄氏11.5度—13.7度,年平均降水量570毫米,无霜期189—226天。境内主要水系有沋河、潼河、涺水河、白水河、石川河等。黄河自韩城禹门口附近入境,由北向南流程132.5公里;洛河自白水县入境,由西北向东南流程145公里;渭河自渭南张义村入境,由西向东流程120公里。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7种、175个产地,已开发利用的100多个矿点。主要有煤、铁、钼、金、铝、石墨、蛭石、芒硝、磷灰石、石膏等。其钼矿石的储量、含钼量和黄金的储量、产量均居全省第一位,分别为全国第三位和第四位。全区人口481万,其中农业人口416万,非农业人口65万。境内居民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83%,还有回、满、蒙等25个少数民族。全区辖渭南、韩城、华阴三市和潼关、华县、大荔、澄城、合阳、蒲城、白水、富平8县,市县以下划分为59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和186个乡,3288个自治村。行政公署设渭南市城区,距西安市60公里。渭南地区在数千年的历史上,历经沧桑。西周实行分封制,这里曾是芮、同、贾、郑、莘、彭衙、渭汭等封国的所在地。自周、秦到汉、唐两千多年间,渭南一直处于京畿近区,古称“三秦要道,八省通衢”。清雍正13年(1735),清政府在这里设8县1州1厅,基本上形成了目前各县的规模。在中国近代史上,渭南曾是革命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1928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这里发动了著名的“渭华暴动”,建立了陕西省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崇凝区苏维埃。1949年5月渭南地区全部解放。1950年设谓南专区,专署驻渭南县,辖渭南、华县、华阴、潼关、蓝田、临潼、大荔、朝邑、蒲城、韩城、澄城、白水、合阳13县。1953年又将富平、耀县、高陵、三原、泾阳5县划入渭南专区。1956年撤销渭南专区,1961年恢复。辖铜川市和渭南、蒲城、韩城、大荔、临潼、蓝田、耀县、白水、澄城、合阳、华县、华阴、潼关14县。1966年,铜川市改由省辖。1970年,改为渭南地区,行政公署驻渭南县。1979年将耀县划归铜川市,1983年又将蓝田、临潼划归西安市,撤销渭南县和韩城县,设渭南市、韩城市。1990年撤销华阴县,设华阴市。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渭南地区已经建设成为陕西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粮、棉、油、烟、果基地,关中东部的交通要道和旅游胜地。1990年全区社会总产值91.66亿元 (按1990年不变价格,下同),国民收入34.7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55.69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8.97亿元,农业总产值26.72亿元。全区共建成商业网点27133个,从业人员8万多人,农贸市场372处。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8.1亿元,外贸收购总值7235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0.3亿元。财政收入3.37亿元,财政支出4.8亿元。各项存款总额27.07亿元。除陇海铁路外,区内还有咸 (阳)铜 (川)、西(安)韩(城)、西(安)延(安)等五条过境铁路,通车里程43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4096公里,其中干线769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铁路3.2公里、公路35.5公里,均为全国、全省高密度区。全区邮电机构201个,职工2481人,长途电话电路323条,市内电话装机容量1.2万门,农村电话装机容量1.17万门。全区从事文化工作的专业人员共2342人,专业剧团14个,电影放映机构712个,放映人员1428人。电视、广播、文物、图书馆和文化方面的工作机构326个,干部1246人。全区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1632人;中等专业学校6所,学生4200多人;普通中学418所,学生19.1万人;农业中学31所,学生8756人;普通小学4492所,学生47.2万人。另外,还有各类成人教育学校16所,学生近250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26%。全区共有科技干部4.09万人,取得高级技术职称的1.03万名,1990年取得各项科研成果207项。全区共有各级卫生机构573个,病床8943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1910人,平均每千名居民中有卫生技术人员2.48人、病床1.86张。1990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511元,职工平均工资1403元,城镇居民住宅面积人均12.01平方米,农民住宅也有较大的改善。渭南地区是全省重要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1990年,粮食播种面积850—900万亩,总产174.76万吨,交售量占全省1/6。经济作物面积215万亩,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3%,其中棉花总产5.65万吨,占全省的80%。烤烟、苹果、西瓜、油菜籽、花生、花椒等,都形成了较大批量的生产。渭南地区还是全国有名的奶山羊和秦川牛基地,奶山羊存栏居全国第一,秦川牛占全省的42%。全区共建成中小型水库106座,总库容2.65亿立方米,抽渭、抽黄工程各1处,打机井3.1万眼,水利设施总面积511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57万亩,有万亩以上的灌溉区35处。1990年底,农机总值5.49亿元,其中有拖拉机6.4万台,农用载重汽车3019辆。农业年用电量6.6亿度;机耕面积占58.2%,化肥年施用量59.4万吨,平均每亩64.9公斤;共有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单位733个,科研人员3139人,具有初级职称的农民技术员7664人。全区乡镇企业发展到10.8万人,乡村两级拥有固定资产4.03亿元,总收入8.44亿元,实现利润6694万元,上交税金3920万元,从业人员41.94万人。渭南地区是全省重要的能源重化工业基地。由于三门峡库区的影响,渭南地区工业起步较迟,基础比较薄弱。1970年以后,以采煤和火力发电为主的能源工业迅速兴起。目前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64.3亿吨,年采掘量1022万吨;韩城、秦岭发电厂总发电能力145万千瓦,正在建设的蒲城发电厂装机容量120万千瓦;陕西化肥厂、陕西复肥厂、红星化工厂、金堆城钼业公司等,已具备相当的生产规模,为化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1990年,辖区工业企业1576个,有独立核算工业固定资产51.6亿元,职工22.5万人,工业总产值25.08亿元,实现利税3.01亿元。其中本区工业企业1512个,有独立核算工业固定资产10亿元,职工10.4万人,总产值11.25亿元,实现利税1.38亿元。初步形成了能源、化工、建材、冶金、食品、纺织、轻工、机械八大支柱行业,主要产品有电力、煤炭、钼精矿、黄金、化肥、机械、医药、棉布、乳制品等50余种。截止1990年底,全区共有100种工业产品分别获得国家、省、部优质产品称号,优质产品产值1.67亿元,优质产品率15.76%;共开发新产品256项,新产品产值1.15亿元,新产品产值率10.18%;共有出口产品31种,1990年出口产品产值3831万元,创汇500万美元。1988年7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渭南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8平方公里,主要发展化学和有色金属工业,国家已确定在此建设渭河化肥厂、万国商城等大型工商企业,总投资达54亿元,目前投资22亿元的渭河化肥厂已破土动工。渭南地区将成为关中东部的旅游胜地。全区共有文物和风景名胜古迹1114处(国家级3处,省级41处),有中外驰名的西岳华山,陕西最大的庙宇——华阴西岳庙,中国史圣司马迁故居——司马祠,保护完好的唐代石雕艺术——桥陵石雕群,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西汉粮仓遗址——华阴华仓等。此外,还有众多的传统名产、名吃,如潼关的酱笋、渭南的水晶饼、时晨包子、大荔的带把肘子,蒲城的椽头蒸馍,富平的合儿柿饼、太后饼等,具有开发旅游资源的巨大潜力。近年来,开始重视各旅游景点的建设,确定了发展“四点一线”(渭南——华山、西岳庙——韩城司马祠、文庙等——蒲城桥陵、清代考院、杨虎城故居)的旅游规划,随着规划的逐步实施和名胜古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渭南地区将成为陕西省东线乃至全国旅游热点之一。

韩城司马祠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0:2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