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温州府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乾隆)温州府志浙江地方志。清李琬修,齐召南(1703—1768)、汪沆总纂。 三十卷,首一卷。琬,曾官温州知府;召南有《皇舆全图》、 《水道提纲》诸书已著录;沆,仁和(今杭州)人。乾隆举人。此志以万历《志》、康熙《志》为蓝本,稍加订补疏漏,乾隆二十一年(1756)创修,二十五年(1760)告成,四十余万字,记事止乾隆二十七年(首次刊刻时增记)。卷首为舆图,正文分星野、疆域、建置、山川、城池、公署、邮传、仓储、学校、书院、兵制、海防、驻汛、战舰、田赋、户口、盐法、水利、名宦、古迹、经籍等三十七门,部份门下附目。兵制、防、驻汛、战舰四门记军队驻防、人数、险关要塞驻军数量及战舰配备,对研究清初东南沿海防务提供资料,颇具地方特色。人物门载有元代《琵琶记》作者高明传记,较正史内容丰富,为研究高明生平提供史料。卷帙繁富,分类颇细,为清代温州府志中部头最大一部。《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体例整严,文词雅饬,足云名志”,孙诒让《温州经籍志》云: “舛误展卷皆是”,誉毁兼呈。有乾隆二十七(1762)年刻本,同治四年(1865)补版增刊本及民国三年(1914)补刻本。《台州经籍志》误著录为三十六卷。 (万历)温州府志浙江地方志。明王光蕴等纂。十八卷,首一卷。光蕴字季宣,温州人。官宁国府同知。此编以《永嘉谱》、正德《志》为蓝本,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修成,约十六万字,分舆地、建置、祠祀、食货、兵戎、职官、治行、选举、人物、杂志等十二类。弘治以前仍从旧志,稍加润色。正德以后,则举五邑新志,兼采《永嘉谱》故实,旧志遗脱者补之。记宋、元以前事,多有根据,如记方腊起义等等内容。不似同时代流俗地志凭虚臆造。 《永嘉谱》明时已佚,正德《志》今亦罕见,此志实为辑佚重要资料。 《四库提要》评其“颇多舛略”,未免失之武断。有万历三十三年刻本,上海、温州图书馆收藏。 温州府志三十卷,首一卷。清李琬修,汪沅、齐召南纂。李琬,曾任温州府知府。按温州,汉、晋时名东瓯、永嘉、缙州,至唐置温州,宋改名瑞安,后复为温州,郡名不一,郡志或称永嘉,或称东瓯、温州,自元以后则皆称《温州志》,而无别名。《温州府志》乾隆二十一年 (1756)修,二十七年 (1762)刻本,全书三十卷,首一卷。卷首为图。卷一星野。卷二疆域,附以形胜。卷三建置。卷四山川。卷五城池,目为营寨,各城关厢,而都里附之。卷六公署,附以邮传、仓储、邮政。卷七学校,附以书院、社学。卷八兵制,附以海防、驻汛、战舰。卷九祠祀。卷十田赋,附以户口、屯田。卷十一盐法。卷十二水利,附以海塘。卷十三关梁,附以坊表。卷十四风俗。卷十五物产。卷十六封爵。卷十七职官上下,目为郡职、县职、教职。卷十八名宦。卷十九选举上下,目为进士、举人、贡士、诸科、武科、叙用人员、例贡附之。卷二十人物上下,目为儒林、名臣、忠臣、循吏、介节、仕绩、孝友、义行、文苑、隐逸、方技附之。卷二十一寓贤。卷二十二列女。卷二十三古迹。卷二十四冢墓。卷二十五寺观。卷二十六仙释。卷二十七经籍,附以碑碣。卷二十八文艺上中下,目为御制、赋、诗、诗余、记、序、碑、文、箴、诫、铭、赞、疏、表、论、书启、传、考、辨、跋、檄墓志表、祭文。卷二十九祥异。卷三十杂记。东瓯郡志,始作于明洪武时,弘治、嘉靖、万历修三次,自清康熙乙丑,复重修,此志继康熙志而作。体例严整,文词雅饬,足为名作。现有清同治四年(1865)周开锡、陈思燏补版印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