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渔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耕獵類 > 漁具部 > 堰栅 > 漁箔 漁箔 yúbó 猶斷,宋·梅堯臣《和謝舍人新秋》詩:“還憶舊溪遊,水清漁箔壅。” 渔箔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山心、巫头岛京族渔民使用的一种固定在浅海滩上的渔具。漏斗形,用木条和竹篾在浅水处围扎而成。前半部宽大似两臂向海岸伸长,称“篱构”: 后半部狭小向海里伸,称“箔漏”。涨潮时,鱼群游至岸边, 退潮时,鱼群顺水而下进入箔内。渔人乘船入箔,用网捕捞即可。 渔箔 渔箔一种在江河或浅海滩上使用的定置型渔具。京族渔民常用以捕鱼。系以木条和竹篾在海边近处围扎而成,形象漏斗,前半部宽大,似两臂向岸伸长,后半部狭小,全由竹篾织成,间隔很密,定置于海边。当潮涨时,鱼群随潮水游至岸边,退潮时顺水而下,这时渔箔前伸的两条臂膀拦住鱼群退路,鱼群便泅入箔内。 ☚ 好老畏 毛难菜牛 ☛ 渔箔京族渔民的主要捕鱼工具。流行于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山心、巫头岛一带。传说200年前就已使用。用木条和细竹蔑在浅海滩上围插而成。结构分头、身、尾三部分,形状似龙虾,头大,身细长、尾圆小。头部宽大,伸向海岸围成一个空间,称“篱构”;尾部有三个连接成螺卷状的节,叫“箔漏”。“篱构”与“箔漏”连接的地方叫“疏篱”。涨潮时,鱼群游向岸边,退潮时,渔群顺水而下进入箔内。渔人用网捕捞即可。一所箔地需要大小木条1—2万,竹子几百支,藤条2—3千。年捕鱼量2—3万斤。因成本大,多数渔民无力制做,只能从富裕人家处租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