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特种水产品综合经营型
将鱼和特种水产品养殖形式结合起来,以增加对环境的利用和保护,以及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如鱼稻结合,鱼、菱、藕结合,鱼、禽结合等。此外还有普通鱼类与珍珠、牛蛙、美国青蛙、鳗鱼、黄鳝、泥鳅、河蟹、虾、螺、团鱼、河豚、龟、贝类等结合等。这种经营技术性较高,前期投资较大。
渔-特种水产品综合经营一般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❶要考虑饲料供应的可能性。在特种水产品的养殖中,饲料应用是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所必须重视的问题。要因地制宜,饲料来源不足时,应以饲定产。
❷要考虑苗种来源的稳定性。特种水产品养殖一般苗种成本较高,要尽可能选择能自繁自育的养殖品种,或附近种苗场、天然水域中能稳定地获得苗源的品种。
❸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区域性。要注意利用当地的养殖条件和区域优势,扬长避短,不能一味追逐一时市场行情好的养殖品种。注重品牌优势,要认真分析市场的需要和容纳量,预测发展趋势和可行性。
❹要避免饲养品种的单一性。最好实行综合经营,立体养殖,采用渔-稻、渔-禽、渔-莲藕等相结合,综合养殖的自然生态渔业模式,将养殖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❺要考虑销售渠道的广泛性。要广泛开辟销售渠道,某些品种可本地销售和外地销售相结合,内地销售和出口销售相结合,如河蟹、青虾等。
❻要加强核算,少一些盲目性。在充分考虑各种条件因素的同时,还必须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重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所有的投入都要算作成本,最终必须以纯利润作为衡量养殖成败的尺度。
❼科学投饵。根据不同养殖对象及同一对象不同生长时期,对饵料的不同要求,进行人工配制饵料。要坚持科学于投喂方法,即做到定时、定质、定量、定位投饵。既要防止饵料浪费,对水体造成污染,又要防止部分个体吃不到或吃不饱。
❽科学调整放养密度。对于水源条件好、池塘条件好、防病工作做得好且管理水平较高的养殖户,放养密度可适当大一些,反之则宜小一些。同时在养殖过程中根据养殖对象的生长情况,不断拉网分池,使养殖密度始终保持在较为经济合理的水平。
❾增加水体复杂程度,改善水体小环境。如河蟹、罗氏沼虾、红螯螯虾等都有争夺地盘的习性。为了增加相对栖息面积,可以人为种植水生蔬菜或其他水生植物。不但可以为鱼虾类提供躲避场所,降低个体接触机会,而且植物的嫩叶根可以为鱼虾蟹类所食。同时,水生植物还可以通过吸附水体中的代谢废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❿统一放养规格。放养时力求规格统一,同时在养殖过程中,定期拉网分池,将不同规格的鱼进行分池养殖。如鳜鱼在成鱼养殖阶段每隔一个月要拉网一次,通过拉网,不但能掌握鳜鱼生长情况,而且可以将部分大的个体分到其他池塘中进行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