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清神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成藥部 > 散 > 清神散
清神散  qīngshénsǎn

散藥。服藥後可使神清氣爽,故名。由檀香、羌和、荆芥穗、石膏、細辛等九味藥物研末而成。主治頭昏目眩,腦疼耳鳴,精神昏憒,心膈煩悶。參閲宋·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諸風·清神散》。

清神散

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方。檀香、人参、羌活、防风各十一两,薄荷、荆芥穗、甘草各二十两,石膏四十两,细辛五两。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点服。功能消风壅,化痰涎。治头昏目眩,心忪面热,脑痛耳鸣,鼻塞声重,口眼瞤动,精神昏愦,肢体疼倦,颈项紧急,心膈烦闷,咽嗌不利。
❷《朱氏集验方》方。干菊花、白僵蚕 (炒,去丝、咀)各一两,荆芥穗、羌活、木通、川芎、防风各半两,木香二钱,甘草、石菖蒲各三钱。为末,每服三钱,食后及临卧茶清调下。功能祛风痰,清头目,聪耳窍。治风痰阻遏清阳,头目不清,耳常重听。
❸《外科正宗》卷二方。绿豆粉一两,甘草节五钱,朱砂三钱,冰片五分,牛黄三分。为末,每服一钱,淡竹叶、灯心煎汤送下。治脱疽,闷乱心烦。

清神散 《和剂局方》卷一

【组方药物】 檀香(锉) 人参 羌活(去苗) 防风各300克 薄荷(去土) 荆芥穗 甘草(炙)各600克 石膏1.2千克 细辛150克(去苗,先焙)
【制剂用法】 上药9味,为末。每次6克,食后用沸汤或茶末调服。
【主要功效】 消风壅,化痰涎。
【适应病证】 头昏目眩,心忪面热,头痛耳鸣,鼻塞声重,口眼𥆧动,精神昏愦,肢体疼倦,颈项紧急,心膈烦闷,咽喉不利。


清神散 《鸡峰普济方》卷十八

【组方药物】 荆芥穗 川芎 香附子 防风各30克 泽泻 甘草 石膏 蒺藜各30克
【制剂用法】 上药8味,为细末。每服3克,茶调下,不以时。
【适应病证】 头目不清,精神昏愦。


清神散 《朱氏集验方》卷九

【组方药物】 干菊花 白僵蚕(炒,去丝、嘴)各30克 荆芥穗 羌活 木通 川芎 防风各15克 木香6克 甘草 石菖蒲各9克
【制剂用法】 上药10味,为末。每服9克,食后及临卧时服,茶清调下。
【主要功效】 祛风痰,清头目,开耳窍。
【适应病证】 风痰阻遏清阳,头目不清,耳常重听。


清神散 《外科正宗》卷二

【组方药物】 甘草节15克 真豆粉30克 大朱砂9克 梅花片1.5片 牛黄0.9克
【制剂用法】 上药5味,为细末。每服3克,淡竹叶、灯心汤调服。
【主要功效】 清热解毒,镇惊安神。
【适应病证】 脱疽,疔疮,发背热毒甚者,腠理发越不尽,烦躁闷乱,睡则谵言,呕吐不食者。

清神散

清神散

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方由檀香(锉)、人参(去芦)、羌活(去苗)、防风(去苗)各一十两,薄荷(去土)、荆芥穗、甘草()各二十两,石膏(研)四十两,细辛(去苗,洗,焙)五两组成。上为末,每服二钱,沸汤点服,或入茶末点服,食后服。现用法为亦作汤剂,用量酌定。功能消风壅,清头目。主治风邪上犯头目。症见头昏目眩,心烦面热,脑痛耳鸣,或见精神昏愦,口眼瞤动,颈项紧急,咽嗌不利。
本方所治证属风邪外袭,上犯头目所致。治宜消风壅,清头目。方中薄荷既能疏散风邪,又能清利头目,所以重用为君;羌活、防风、芥穗、细辛辛散上行,配薄荷以疏散风邪,均为君药;石膏、茶末合用,有清上降下之效,并监制上药温燥辛散之太过;人参配伍檀香,意在养心开窍安神,并可防止辛香耗气,共为佐药;使以甘草,配人参以益气补中,故亦重用之。总之,本方以大队辛香疏风通利之品组成,是救治风邪上攻头目的方剂。风邪得以疏散,九窍通无阻遏,则神情清爽,诸证可愈。故名清神散。用于外感头痛,头风头痛等,以头昏目眩,心烦面热,舌淡红,脉弦数为辨证要点。本方辛散药较多,凡久病血虚,或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昏目愦,均非所宜。现临床上对于神经性头痛,面神经炎等属风邪上犯,阻遏清阳者,可用本方治疗。
清神散(《世医得效方》卷十) 干菊花、白僵蚕(炒,去丝嘴)各半两,荆芥穗、羌活、木通、川芎、防风各四两,木香一钱,甘草、石菖蒲各钱半。上药为末,每服三钱,食后临卧,茶清调下。功能祛风痰,开九窍。主治风痰阻遏清阳,头目不清,耳常重听。

☚ 羚羊角散   定痫丸 ☛
0000381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