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地形天津市的地形可归纳为“一湾、一水、片山、二原”。“一湾”即天津沿海东面的渤海湾;“一水”即天津市地域均在海河水系包容中;“片山”即蓟县北部燕山余脉的小片山区;“二原”是两片平原,即以京山铁路中的天津至塘沽段为界,铁路以北为冀东平原,铁路以南为冀中平原。天津地势的总轮廓大致以海河为轴,北部山区向南逐级下降,西部从武清县永定河冲积扇尾部向东缓缓倾斜,南部从静海县南运河大堤向海河河口渐渐降低,象一个簸箕形。天津市最高峰为蓟县下营常州村的山峰云摩洞,主峰高程1078.5米,位于蓟县与兴隆县交界处;天津市最低处为大沽口0米点。天津北依燕山,东临渤海,高差较大。境内地貌类型,按形态结合成因,可划分成为山地、丘陵、平原、洼地、海岸等。天津市境内平原面积占绝对优势,在全市总土地面积中平原面积为93.7%。平原低平,绝大部分在海拔5米以下,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象天津市这样低的平原都是少见的。天津市区东部滨海平原上,分布着三道贝壳堤,它们大致沿现代渤海湾西岸走向,呈弧形延伸,平行排列、相间分布。贝壳堤一般高出地面3—4米,堤上村庄众多、灌木丛生,是中国其它沿海地区所罕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