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清溪庙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清溪庙神 清溪庙神古代神祗传说。见南朝梁吴均撰《续齐谐记》。相传会稽人赵文韶,官为东官扶持,住在南京城东北的清溪中桥,与尚书王叔卿家隔一巷,相去二百步左右。秋夜月色甚好,文韶怅然思归,倚门唱乐府歌曲《西鸟夜飞》,其声甚哀怨。忽有青衣婢年十五六,前来说:“王家娘子愿听君歌,叫我来传达。”当时夜尚未深,文韶不疑。一会儿,有一年十八九的美貌女子,随着两个婢女而来。文韶问其家在何处,她手指王尚书宅说:“就在那儿,因听到你的歌声,故来相访,你能再歌一曲吗?”文韶又唱了一首《草生磐石》。音韵清畅,深合女心。女子说:“只要有瓶,何愁不得水呢?”便命婢女取来箜篌,女一连弹了二三曲,声音清丽,更增加了她的美色。她又命婢子歌《繁霜》,自解裙带系箜篌腰,依拍节而歌,歌曰:“日暮风吹,叶落依枝。丹心寸意,愁君未知……。”歌罢,夜已深,遂相留安寝,四更时别去。女拔金簪以赠文韶。文韶亦答以银碗、白琉璃匙各一枚。天亮后,文韶出外散步,偶至清溪庙,歇神座上,见昨夜赠碗,甚疑,而转至屏风后,见琉璃匙在,箜篌上缚带如故。祠庙中只有女姑神像,青衣婢立于前,细看,都是昨夜所见。此后再没有出现。当时是南朝宋元嘉五年。 ☚ 鹅笼书生 燕丹子 ☛ 清溪庙神 清溪庙神亦题《竺昙遂》。东晋志怪小说。陶潜撰。原载《搜神后记》卷五。《太平广记》卷二九四录载。滕云《汉魏六朝小说选译》选录。小说叙写:竺昙遂是个受戒修行的僧人,年二十余,白晳端正。一次,他从清溪庙前经过,顺便入庙观看。晚归,梦一妇人来对他说:您不久就要来做我们的庙神了。昙遂问知她是清溪庙里的神姑。此后时间不长,昙遂果然得病。临终,嘱告一起学道者,常去清溪庙看他。昙遂死后,那些学道者就一起往访清溪庙,受到神灵的亲切问候,声音和昙遂生前一样。诸人离开之前,庙神很想听听歌咏偈颂的声音。于是昙遂生前同伴慧觐先唱,庙神和之,感离伤别,悲切叹息不止。小说通过竺昙遂谒庙得梦,获病身亡,做了清溪庙神,与生前同道者歌咏唱和的描述,表现了他虽为出家修行者,却不愿做神灵而眷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和悲伤哀怨的思想感情,说明神灵生活未必美好,人世才是真正值得留恋和向往的。竺昙遂是一个令人同情的人物。他年轻端正,而“流落沙门”(明抄本《广记》),只因顺道入庙观看,便被清溪庙神姑召走,做了庙神。作品叙写他的遭遇,似有针砭宗教之意。小说情节奇特而富有情趣,结构比较完整,有些描写亦较细腻。尤其是写清溪庙人神叙旧、唱和的情形,笔触细致,绘声绘形,真切传神,颇富情致。庙神的唱词,抒发“窈冥之叹”,感情强烈,有助于悲剧形象的刻画。 ☚ 谢端 竺昙遂 ☛ 清溪庙神·吴均· [引自《续齐谐记》] 南朝梁代的吴均是清拔有致的“吴均体”小品书札的创始人,他文笔清丽、峭拔而有情致,为当时人所喜爱,并争相仿效。吴均写散文工于写景,作诗歌清新峭丽。这一篇《清溪庙神》,虽是“志怪”小说,写一段人与神的爱情幽会,也还是仍然显示了吴均文笔清拔有致的特色。 人与神相爱恋,历来是神话小说常有的内容,它们或是展示了洪荒时期的壮美、粗犷,或是描绘了仙界天堂的神奇、辉煌;有的让神俊多情的男神爱恋人间婉丽的少女,更多的是纤美温柔的女神施爱于人间的少年。多姿多彩,不拘一式。《清溪女神》的特色是,它只写了仙界神女与人间书生的一次短暂的清秋之夜的爱情幽会,神女一现之后绝不再来。小说以其清丽的环境点染,略含凄婉的气氛描绘,尽有怅然的结局设置而惹人情思,如一曲余韵悠然的吟唱,飘然入幽,声歇而韵致绵远。 先看环境气氛。时值清秋,又是嘉月清朗的夜晚,身为东宫太子“扶侍”(“侍读”)的赵文韶,远离家乡,漫步街巷,歇坐在清溪桥上。他对景生情,怅然思乡,于是唱起了哀怨的《西乌夜飞》……几笔勾画,一个秋夜游子思乡图就呈现在读者面前。清冷的月夜,寂静的小桥,幽幽的流水,孤寂的书生,哀婉的歌声,写得有景有人,有色有声,人、景相映,声哀色淡,而静穆中荡起的哀哀歌声,又给景物平添了一种怅惘气氛。故事也就在这气氛中开始了。作者写景清丽而溶入诗情,气氛清冷、寂静。 歌声引得丽人来,赵文韶歌未声歇,佳人已到。先是青衣婢女前来“通知”,然后女郎在两婢随从下款款而至,身姿和容貌都极为可爱,并且出语清丽暗蕴情恋。她说:“闻君歌声,故来相诣,岂能为一曲耶?”提出希望再听一曲的要求;赵文韶再歌一曲之后,女郎有会于心,又说:“但令有瓶,何患不得水?”看似是对歌词发表看法,实际则是对孤寂中怅惘、心有欲求的赵文韶进行宽解和劝慰,但说得委婉、蕴藉,点示而已。女郎情柔如水,举止文雅有致,语言端方而寓情意。随后她亲叩箜篌,使婢女歌唱《繁霜》,情意尽付于歌,声声叩击着情怀孤寂,渴望温情慰藉的赵文韶的心扉。尤其是“丹心寸意,忧君未知”,“何意空相守,坐待繁霜落!”几句,歌达情,歌达意,把自己对赵文韶的一番情恋,一种默许和鼓励全委婉道出。女郎情深,赵文韶也会意,于是歌毕之后,他们“遂相伫燕寝”,达到了这次不期而遇的爱情幽会的最旖妮境界:秋夜月光之下,歌声余韵之中,情蓄心中的一对青年男女相依相偎了。于是,一场爱情的幽会写得文清意深,笼罩在一派诗情之中。故事本来就有些神异色彩(邂逅相逢,即相爱恋)而环境气氛的描述渲染,又加浓了这种神异,如淡淡纱雾飘游,围裹着这故事。作者文笔确是不庸。 再看结局设置。欢爱之后,女郎“脱金簪以赠文韶,文韶亦答以银碗白琉璃匕(匙)各一枚。”互赠信物,以志永葆其情,一场幽会情绵绵,意殷殷,结束在彼此期许的浓情之中。但谁知,女郎竟是清溪庙中的女神,而且一会之后,“遂绝”,不再出现。初遇即是永别,留给赵文韶的仅是温馨的回忆,怅然有失的忆念,故事结束于令人怅惘之中,气氛也忧然可伤了。这种结局的设置,留下了怅惘,也留下了一丝朦胧的神秘,表示了这个故事的非同一般。如果说爱情幽会的全部过程写得细腻、传神、确凿,全是现实主义笔法,结局的描绘则用笔浪漫,步入虚幻,又显示了这是一篇略有哀婉、凄凉的神话故事。作者用两种笔法(前现实主义,后浪漫主义)写同一个故事。这就难怪,小说既有人间情味,又有神异色彩,动人而又诱人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