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武艺
兴盛于北魏、北齐时期的清河(今临清、武城一带),在山东武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早在东汉末年,清河人就有习武击斗风尚,《三国志·魏书·崔琰传》称之为“好击剑,尚武事”,曾出现过许多习武团体和武术世家。清河人傅永“拳勇过人”,年70余岁时,还能“擐甲挥戈”,其子傅叔伟“膂力过人,弯弓300斤,左右驰射”。北齐时期,成氏家族占据清河曲堤一带,招侠纳盗,官军畏惮,“人为之语:‘宁渡东吴、会稽,不历成公曲堤。’”意为宁愿南下与南朝主力军对抗,也不愿靠近成氏地盘。南北朝时期的清河武艺,代表了当时中华武艺的最高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