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清平调词三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清平调词三首(唐)李白
【题解】 这三首为李白天宝二年(743)供奉翰林时所作。关于这三首词,多有传说,《松窗杂录》载:“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庆兴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月夜召太真妃以步辇从。诏特选梨园弟子中尤者,对乐十六色。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执擅板,押众乐前,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龟年执金花笺宣赐翰林学士李白,进《清平调》词三章。白欣承诏旨,犹苦宿酒未醒,因援笔赋之……龟年遽以词进,上命梨园弟子约略调抚丝竹,遂促龟年以歌。太真妃执颇梨七宝杯,酌西凉蒲萄酒笑领,意甚厚。上因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太真饮罢,饰绣巾重拜上意。……上自是顾重李翰林尤异于他学士。”此词为应诏所作,赞美明皇、杨妃之意明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谓:“三章合花与人言之,风流旖旎,绝世丰神。”有人谓李白以词讥讽玄宗、杨妃,恐非是。 【作者】 李白,唐代诗人,生平见前山西《太原早秋》诗。 【注释】 ①此句以云、花拟贵妃衣服、容貌。想,如、像。②此句写牡丹得春风雨露之滋润而鲜艳无比,喻贵妃得玄宗宠幸更显美丽。槛,栏杆。③群玉:群玉山是传说中的仙山。《穆天子传》卷二:“癸巳,至于群玉之山。”群玉山,即《山海经》之玉山,西王母所居。④会:当。瑶台:传说中神仙所据之地。《拾遗记》卷十昆仑山:“第九层山形渐小窄,下有芝田蕙圃,皆数百顷,群仙种耨焉。傍有瑶台十二,皆五色玉为台基。”⑤此句谓楚王与巫山神女的故事毕竟虚列缥缈,徒使人为之神伤。暗说今日玄宗与贵妃之遇远胜之。⑥“借问”两句以赵飞燕之美丽和得宠赞美杨妃。飞燕:赵飞燕,汉成帝时皇后,以美貌著称。倚新妆,形容贵族女子那种娇柔的姿态和神情。后人以己意解此诗,并由此生出故事。宋乐史《李翰林别集序》:“会高力士终以脱靴为深耻,异日太真妃重吟前辞,力士曰:‘始以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翻拳拳如是耶?’太真妃因惊曰:‘何翰林学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飞燕指妃子,贱之甚矣。’太真妃颇深然之。上尝三欲命李白官,卒为宫中所捍而止。”⑦倾国:指美女。《汉书·李延年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后世因以“倾城倾国”代指绝色美女。⑧此句谓赏名花对妃子,即使有无限春愁,也会在春风中化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本言释天子之愁恨,托以春风,措词微婉。”⑨沉香亭:用沉香木建的亭子,约在兴庆宫龙池东。 清平调词三首 题解 其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②。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③。 注释 ①清平调:乐曲名。 ②云想句:以云彩和花喻杨贵妃的美丽。华浓:美丽浓艳。 ③群玉山:传说中西王母所居处,因山中多玉石而得名。瑶台:西王母所居之宫 。这两句是说杨贵妃之美,好像来自天上,非人间所有。会,应当。 其 二 原文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②。 注释 ①一枝句:由色美写到味香,更显其浓丽。云雨句:指连巫山神女也不及杨贵妃风流美艳。 ②可怜:可爱。飞燕:赵飞燕,汉成帝皇后。原为宫人,因貌美得宠。善歌舞,因体小轻盈,被称为飞燕。成帝死后赐死。倚新妆:靠新艳的装扮才能相比。 其 三 原文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①。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②。 注释 ①名花:指牡丹。倾国:指杨贵妃。倾国本来是夸张美色迷人,后来一般都用作美色的代称。 ②解释二句:指在沉香亭伴着君王的牡丹和杨贵妃,最能解得玄宗的一片风流。解释,理解、懂得。恨,这里是风流情丝之意。沉香亭,在兴庆宫兴庆湖东侧,用沉香木所建。 赏读 第一首诗歌颂扬贵妃的美丽。第一句以夸张手法写杨贵妃华美的衣服和娇艳的容貌。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想”可以说是彩云向往她的衣服,花朵羡慕她的容颜,也可以说衣裳像彩云,容貌像花朵,借以烘托杨贵妃的美丽。第二句写美丽的牡丹花受春风的吹拂,在晶莹的露水中更加妖艳,补充了上句。不但使花容人面的杨贵妃更见精神,也暗喻君王的恩泽。接下两句诗人想象这样绝美的花容,恐怕只有上天仙境才能见到,因而诗人以群玉山头的西王母、瑶台月下的仙女比拟杨贵妃,写足了杨贵妃的美貌。同时诗人不露痕迹地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超脱人间了。 第二首用牡丹花比拟杨贵妃的艳香。与第一首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不同,这首诗是借古喻今,以楚襄王为梦中的神女而断肠,汉武帝的宠妃赵飞燕虽是绝代美女,可是还得依靠新妆,来衬托眼前花容月貌的杨贵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说:“太白此词,名花与妃子共咏,虽竭力揄扬,而意成讽谏,一时兴到笔随的绝妙好词,其中以飞燕比太真,不料日后竟成为人所媒孽谗构,终于落拓以死。才人不遇,可为浩叹。”是说李白因这首诗中用赵飞燕比杨玉环,被高力士附会为诅咒杨贵妃之词,在皇帝面前进谗言,李白被逐出京城,一生未得志。 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眼前的沉香亭北的牡丹花。把名花和美人放在一起,把牡丹与美人动人的姿色描绘得情趣盎然,使得倚在栏杆旁的玄宗“带笑看”,看到如此美丽的花朵与倾国的美人辉映在一起,多少春愁春恨都消失殆尽,君王只顾高兴地笑着看个不停了。 这三首诗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杨贵妃的美丽,也表现了君王对她的宠幸。写作技巧上,把牡丹与贵妃融在一起描写,色彩鲜明,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清平调词三首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李白 ←上一篇:月下独酌其四 下一篇:子夜四时歌·夏歌 → 诗词简介: 唐李白(701—762)作。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于宫中观牡丹花,命李白写新词以配乐曲,李白因而奉诏作《清平调》 三首。其一云: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其二云:“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 其三云: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诗中以花比拟杨贵妃,既写花,又写人,人与花浑融在一起写,把牡丹与美人动人的姿容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出来。情趣盎然,字字芳艳,满眼流霞,满纸春光。这三首诗当时就深为唐玄宗及杨贵妃所赞叹赏识,其艺术上的成就,也使它在诗歌史上享有一席地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