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清平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清平调

清平调

唐大曲名。后用作词牌。相传李白尝于醉中奉诏撰《清平调》三章,由李龟年捧檀板而歌,梨园弟子十六人伴奏, 玄宗自倚玉笛和之。其辞今存。乃单调二十八字, 四句,三平韵,即七言绝句。《碧鸡漫志》谓该调乃于古乐“清调”、“平调”中制词,近人或疑其说,认为系因旧曲名,另创新声。今传尚有王禹玉之作,见《花草粹编》,乃双调五十字,平韵。

☚ 阿那曲   甘州曲 ☛
清平调

清平调

又名《李白登科记》。尤侗作。《西堂乐府六种》之一。一折。叙唐玄宗将天下举人试卷交与杨贵妃批阅,李白以《清平调》三首为压卷,被定为状元,杜甫、孟浩然亦同时及第,赐宴曲江,插宫花走马游街。路遇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安气焰嚣张,李白以鞭击之,安负痛逃窜。王士禛曾云作者写此剧“为吾辈伸眉吐气”。但作者写杨贵妃取中李白,其意更在讽刺世间的“盲试官”,“乃知世间的冬烘试官,愧巾帼多矣”(《答王阮亭》)。

☚ 黑白卫   龙舟会 ☛
清平调

清平调

❶唐声诗名。又名《清平辞》。因其乐律在古清调与平调之间,故名。其始义指清商乐中之清调、平调,后就古清商乐曲内“有声无辞”之平调、清调二曲名更订。唐李濬《松窗杂录》云:“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会花方繁开,……诏特选梨园弟子中尤者,得乐十六色。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挥众乐前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辞为?’遂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学士李白,进《清平调》词三章。白欣然承诏旨,犹苦宿酲未解,因援笔赋之,龟年遽以词进。上命梨园弟子约略调抚丝竹,遂促龟年以歌。太真妃持颇梨七宝杯,酌西凉州葡萄酒,笑领意甚厚。上因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龟年常话于五王:独忆以歌得自胜者,无出于此,抑亦一时之极致耳。”李白所作三章乃倚声而成,李龟年之歌乃循谱而发。唐杜佑《通典》一四六:“清乐者,其始即清商三调是也。……今其辞存者,……三十七曲。又七曲有声无辞:《上林》、《凤雏》、《平调》、《清调》、《瑟调》、《平折》、《命啸》等。”李白倚声所作,当即《平调》、《清调》之合,与“清商三调”内所称清调、平调者应相贯。《碧鸡漫志》五谓唐明皇令李白于清调、平调中制词,是“偶不乐侧调故也”,其实侧调高亢噍杀,与赏花情感不合。本曲非舞曲,与大曲辞体之联合急曲、慢曲,亦多作三章者不同。《词谱》卷四十作唐大曲,以李白辞三首为大曲之三遍,误。宋王溥《唐会要》三三谓“林钟羽时号平调”,其他平调亦为羽音。故本曲入羽调(无射羽)。传辞如七绝,二十八字,三平韵。人常因李白应制事,误《清平乐》为本调,其实李白应制为辞并非一次,既作《清平调》,又作《清平乐》,亦有作“宫中行乐辞”者,不可不辨。苏轼《东坡集》卷五有《清平调引》三首,皆七绝,实乃歌辞,即《陌上花》,格律与《清平调》异,未知其调名从何而来。宋王珪有《平调发引》二首,其长短句法及叶韵,二首全同,在《华阳集》中误作《清平调》。
❷词调名。见《花草粹编》,与李白之辞异,与《清平乐》亦异。《词律拾遗》卷一列宋王禹偁所作(玉宸朝晚),双调,五十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下片四句三平韵。《全宋词》辨其即王珪所作,非王禹偁词,名《平调发引》。

☚ 清平乐   清江曲 ☛

清平调

一名《李白登科记》。戏曲。清尤侗(1618—1704)撰。一折。 侗有《西堂全集》已著录。李白、杜甫、孟浩然皆盛唐著名诗人,却未尝登科第。剧以李中状元,杜、孟皆于是科登第,成于作者未召试鸿博前,乃作者以此剧自喻。演玄宗以三人试卷送杨贵妃,取李《清平调》压卷,擢为状元。赐宴曲江,走马游街,遇安禄山,挥鞭诟击。高力士传旨钦授翰林学士,特赐荔枝解醒。有《西堂乐府》本,《西堂全集》本,《清人杂剧初集》本。

《清平调》qing ping diao

A Pure and Plain Mode→玉童 (Yu Tong)

清平调

唐教坊曲名,后为词牌名。李白制词,以为词调,格律近似于七言绝句。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