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清太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清太宗即皇太极,见该条。 清太宗 清太宗1592—1643即皇太极,清朝的创建者。满族,姓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母孝慈高皇后叶赫纳拉氏。努尔哈赤初设八旗,皇太极为正白旗主旗贝勒,后金建立,与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为四大贝勒,共理国政,成为满族核心人物之一。萨尔浒之役,他冲锋陷阵,战功上卓著,深受父王喜爱。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死,被拥立为后金汗改元天聪 (1627—1635)。即位后,审度内外形势,采取了一系烈增强实力的策略战略。首先,进行改革内政,加强君权,使后金政权进一步封建化。为改变自己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俱南面坐” 的局面,分别将他们治罪或降罚,独自控制了正黄、镶黄、正蓝三旗,增强了汗位的权力。仿明制,建立内三院及六部,制定官制,任用汉官,开科取士网罗汉族士人,扩大统治基础。崇德元年 (1636) 称皇帝,定国号为 “清”。重视农业,颁布保护农业的法令,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为入主中原,覆灭明朝,增编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 征服朝鲜,统一黑龙江流域,以稳定后方; 打败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死,割断明朝的外援。对明朝采取逐步削弱的策略,以和谈为烟幕,多次越过长城大掠京畿,北直隶、山东等地,崇德六年发动松山、锦州战役,大败明军。长城以北,尽入掌握之中,叩关入京只是时间问题了。崇德八年,因患脑溢血暴死,终年五十二岁,葬于昭陵(今辽宁沈阳)。庙号太宗。有后妃十五人,其中三人出自蒙古科尔沁部,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皆为博尔济吉特氏,是姑侄两辈,另有慧惠恭和元妃。有子十一人,九子福临继承皇位,长子豪格等七人封为王公,三子早死无传。有女多人,大都嫁与蒙古王公子孙。 ☚ 清太祖 清世祖 ☛ 清太宗即“皇太极”。 清太宗即“皇太极”(1700页)。 清太宗见 皇太极 清太宗1592—1643即爱新觉罗·皇太极,满族,努力哈赤第八子。清朝奠基人。1627—1643年在位。原为正白旗主旗贝勒,在四大贝勒中居四。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争得嗣位,次年改元天聪。先后剥夺阿敏、莽古尔泰等诸大贝勒大权,废除四大贝勒共理政务旧制,提高君权;仿明制,设三院、六部、都察院和理藩院,完备中央各种机构;收降和笼络蒙、汉官僚贵族,开科取士,招揽人才,扩大统治阶级基础;吸收汉文化,翻译汉文典籍,主持创制有圈点的新满文;增编“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扩大八旗队伍;利用喇嘛教,联络蒙、藏,扩充势力范围;颁布农业法令,发展封建经济;东攻朝鲜,西击察哈尔,统一漠南、漠北、继续完成努尔哈赤统一整个东北的遗业;屡次派兵突破长城,深入内地,攻打明朝。天聪九年(1635),废除“女真”称号,定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后金为“大清”,称皇帝,年号崇德。五年(1640),发动大规模的松锦之战,重创明兵主力。七年(1642),取得全胜,迫临山海关,威胁明王朝中央政权的统治。次年,暴卒。葬沈阳昭陵,谥号文皇帝,庙号太宗。 (参考图571-573)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