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后丧仪
清代皇后丧葬的仪式。《清史稿·礼志十一》: “皇后丧仪: 太祖癸卯年 (公元1603年) 九月,皇后叶赫纳喇氏崩。越3载,葬尼雅满山。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 与太祖合葬福陵,制甚简也。入关后,凡遇列后大事,特简大臣典丧仪,会礼臣详议。……圣祖母慈和皇太后佟佳氏,康熙二年 (公元1663年) 二月崩。初违豫,帝时年11,朝夕侍。及大渐,废餐辍床。至是截发成服,避踊哀号,水浆不入,近侍感泣。日尚3食,王公大臣2次番哭。停嫁娶,辍音乐,军民摘冠缨,命妇去装饰,27日,余凡7日。4日后,入直官摘冠缨,服缟素。5日颁诏,文武官素服泣迎,入公署3跪9拜,听宣举哀,行礼如初。朝夕哭临3日,服白布,军民男女素服如京师。上尊谥曰孝康章皇后。梓宫移坝上,帝祭酒行礼攀号,太皇太后、皇太后念帝冲龄,止亲送。与世祖合葬孝陵,升祔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