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清代户口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清代户口制 清代户口制清代的户口管理制度。《清史稿·食货志一》:“户口:清之民数,惟外藩扎萨克所属编审丁档掌于理藩院。其各省诸色人户,由其地长官以十月造册,限次年八月咨送户部,浙江清吏司司之。而满洲、蒙古、汉军丁档则司于户部8旗俸饷处。年终,将民数汇缮黄册以闻。其户之别,曰军,曰民,曰匠,曰灶。此外若回、番、羌、苗、瑶、黎、夷等户,皆隶于所在府、厅、州、县。凡民,男曰丁,女曰口。男年16为成丁,未成丁亦曰口。丁口系于户。凡腹民计以丁口,边民计以户。盖番、回、黎、苗、瑶、夷人等,久经向化,皆按丁口编入民数。其以户计者,如3姓所属赫哲、费雅喀、奇勒尔、库叶、鄂伦春、哈克拉56姓,甘肃各土司,及庄浪厅所属番子,西藏各土司所属39族,乌里雅苏台所属唐努乌梁海贡貂户,科布多所属阿尔泰乌梁海贡貂户、贡狐皮户,阿尔泰诺尔乌梁海贡貂户、贡灰鼠皮户、皆是。至土司所属番、夷人等,但报明寨数、族数,不计户者不与其数。凡民之著籍,其别有4: 曰民籍、曰军籍,亦称卫籍; 曰商籍; 曰灶籍。其经理之也,必察其祖籍。如人户于寄居之地置有坟卢逾二十年者,准入籍出仕,令声明祖籍回避。倘本身已故,子孙于他省有田土丁粮,愿附入籍者,听。军流人等子孙随配入籍者,准其考试之类是也。……世祖入关,有编置户口牌甲之令。其法,州县城乡10户立1牌长,10牌立1甲长,10甲立1保长。户给印牌,书其姓名丁口。出则注所往,入则稽所来。其寺观亦一律颁给,以稽僧道之出入。其客店令各立1簿,书寓客姓名行李,以便稽察。及乾隆二十二年 (公元1757年) 更定15条: 一、直省所属每户岁给门牌,牌长、甲长3年更代,保长1年更代。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赌具、窝逃、奸拐、私铸、私销、私盐、跴典、贩卖硝磺,并私立名色敛财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之徒,责令专司查报。户口迁移登耗,随时报明,门牌内改换填给。一、绅衿之家,与齐民一本编列。一、旗民杂处村庄,一体编列。旗人、民人有犯,地方官会同理事同知办理,至各省驻防营内商民贸易居住,及官兵雇用人役,均另编牌册,报明理事厅查核。一、边蒙古地方种地民人,设立牌头总甲及十家长等。如有偷窃为匪,及隐匿逃人者,责令查报。一、凡客民在内地贸易,或置有产业者,与土著一律顺编。一、盐场井灶,另编排甲,所雇工人,随灶户填注。一、矿厂丁户,厂员督率厂商、课长及峒长、炉头等编查。各处煤窑雇主,将傭工人等册报地方查核。一、各省山居棚民,按户编册,地主并保甲结报。广东寮民,每寮给牌,互相保结。一、沿海等省商渔船只,取具澳甲族邻保结,报官给照。商船将船主、舵工、水手年貌籍贯并填照内,出洋时,取具各船互结,至汛口照验放行。渔船止填船主年貌籍贯。其内洋采捕小艇,责令澳甲稽查。至内河船只,于船尾设立粉牌,责令埠头查察。其渔船网户、水次搭棚趁食之民,均归就近保甲管束。一、苗人寄籍内地,久经编人民甲者,照民人一例编查。其余各处苗、瑶,千百户及头人、峒长等稽查约束。一、云南有夷、民错处者,一体编入保甲。其依山傍水自成村落者,令管事头目造册稽查。一、川省客民,同土著一例编查。一、甘肃番子土民,责成土司查察。系地方官管辖者,令所管头目编查,地方官给牌册报。其四川改土归流各番寨,令乡约甲长等稽查,均听抚夷掌堡管束。一、寺观僧道,令僧纲、首纪按季册报。其各省回民,令礼拜寺掌教稽查。一、外来流丐,保正督率丐头稽查,少壮者递回原籍安插,其余归入棲流等所管束。自是立法益密。……盖清承明季丧乱,户口凋残。经累朝休养生息,故户口之数岁有加增。约而举之: 顺治十八年 (公元1661年) 会计天下民数,19203233口。康熙五十年 (公元1711年) 24621324口。六十年,29148359口,又滋生丁467850口。雍正十二年 (公元1734年) 26417932口,又滋生丁937530口。乾隆二十九年,205591017口。六十年,296960545口。嘉庆二十四年 (公元1819年) 301260545口。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 412986649口。咸、同之际,兵革4起,册报每缺数省,其可稽者,只2万数千万口不等。光绪元年 (公元1875年) 322655781口。” “宣统元年 (公元1909年) 复颁行填造户口格式,令先查户口数,限明年十月报齐,续查口数,限宣统四年十月报齐。至三年十月,据京师内外城、顺天府、各直省、各旗营、各驻防、各蒙旗所报,除新疆、湖北、广东、广西各省,江宁、青州、西安、凉州、伊犁、贵州、西宁各驻防,泰宁镇、热河各蒙旗,川、滇边务,均未册报到部外,凡正户54668004,附户14578370,共69246374户; 凡口数男139662410,女99932208,共239594668口。” ☚ 清代赐谥制 清代赐祭葬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