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夕月祭
清代祭祀月亮的仪式。《清史稿·礼志二》: “朝日、夕月,初以大明、夜明从祀圜丘,罢春秋分祀。顺治八年 (公元1651年) 建朝日坛东郊,夕月坛西郊。……夕月用秋分日酉刻,奉星辰配,凡丑、辰、未、戌年,帝亲祭,余遣官。乐六奏,仪视 日坛稍杀,亲临较少。升坛行礼,2跪6拜,初献奠玉帛,读祝,余如朝日仪。遣官则拜坛下。乾隆三年 (公元1738年)戊午,例遣官,帝因初举祀典,仍亲祭如礼。五十五年,酌损节文,如日坛例。嘉庆五年 (公元1800年) 庚申,效高宗故事,仍亲祭,不遣官。十九年,定亲祭仪,祀配位用亲王、郡王上香。二十三年,世宗忌日值月坛斋期,谕陪祀执事官改常服,余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