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清东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清东陵 清东陵在河北遵化马兰峪西,为清朝帝王的陵区之一。有帝陵五座,即世祖孝陵、圣祖景陵、高宗裕陵、文宗定陵、穆宗慧陵。有后陵四座、妃园寝五座、公主陵一座。共葬一百五十五人。始建于康熙二年。以座落在昌瑞山主峰下的孝陵为中心,其他陵寝各依山势东西排开。整个陵区南北长约一百二十五公里,东西宽约二十公里,为我国现存规模宏大、建筑体系完整的皇帝陵寝。主体建筑为孝陵,最南面为五间六柱十一楼的石牌坊,接着是陵区的门户大红门,往北依次为圣德神功碑楼、石像生、龙凤门、神道石桥、神道碑亭、东西朝房、东西值房、隆恩门、隆恩殿、东西配殿、三座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及地宫。各建筑以神道贯串,长达十余里,雄伟壮观。其他各陵在建筑格局上大致相同,唯有具体建筑各具风格。如清高宗裕陵地宫,石雕艺术极精美。慈禧陵则以地上建筑最为华丽,隆恩殿四周汉白玉栏杆上雕刻着精细的图案,殿前的龙凤陛石采用透雕手法,凤在上龙在下,龙飞凤舞,十分生动,殿内明柱上饰以盘绕的金龙,斗拱梁枋砖雕图案及天花板上彩绘全部贴金,光彩夺目。 ☚ 地下宫殿 清孝陵 ☛ 清东陵简称“东陵”。中国现存规模宏大建筑体系完整的清朝皇室陵墓群。位于北京以东一百二十余公里处的河北遵化县马兰峪。始建于康熙二年(1663)。陵区南北长约一百二十五公里, 东西宽约二十公里, 总面积约二千五百平方公里。有帝陵五座(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后陵四座;妃园寝五座,公主陵一座。葬有帝五人、后十五人、妃嫔一百三十六人。那拉氏慈禧太后亦葬于此, 称定东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现已辟为公园。 清东陵清王朝入关后修建的满族帝后陵墓区之一,位于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西的昌瑞山下,距北京250余里。东起马兰峪,西至黄花山,北接雾灵山,南为天台、烟墩二山。整个陵区占地2,500余平方公里,为清代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其中有孝陵 (顺治)、景陵 (康熙)、裕陵(乾隆)、定陵 (咸丰) 和惠陵 (同治) 五座帝陵及昭西陵 (孝庄文皇后)、孝东陵 (孝惠章皇后)、普祥峪定东陵(孝贞显皇后慈安)、普陀峪定东陵 (孝钦显皇后慈禧) 四座后陵,还有五座妃园寝,合计葬帝、后、妃嫔等157人。解放后设立文物管理所,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东陵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位于河北遵化县马兰峪西,是清朝三大皇家陵园中规模最大、葬人最多的1座。清顺治十八年(1661)始建孝陵开始,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建慈禧陵止,历时两个半世纪。先后建有皇帝陵(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座、皇后陵4座、妃园寝5座、公主园寝1座共15处,园林面积占地78 km2,埋葬着5位皇帝、136位妃嫔、3位皇子、2位公主及皇后等共161人。东陵以顺治的孝陵为中心,处于至尊之位,其他陵墓各依山势在孝陵东西两侧略呈扇形排列,左为康熙的景陵、同治的惠陵,右为乾隆的裕陵、咸丰的定陵;皇后陵和妃园寝又都以本朝皇帝陵为中心建在左右两边。陵区内有单体建筑580座,神道总长14500 m,各皇帝陵神道均与孝陵神道相通。孝陵神道贯穿南北,宽12 m,长16 km,神道两侧连续排着望柱和18对石像、狮子、狻猊、骆驼、象、麒麟、马,文臣和武将垂首肃立。其他帝王陵墓建筑和孝陵基本相似,只是神道的长短、象生数的多寡和建筑尺寸有所不同。乾隆帝的裕陵地宫已挖掘对外开放,地宫全部用汉白玉拱砌而成,进深54 m,面积达372 m2。 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以西昌瑞山南麓。始建于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原陵区以昌瑞山为界分前圈(陵区的建筑部分)、后龙(前圈以北的广大绿化区域)两部分,总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陵区周围开割火道190公里,沿火道设红桩,红桩以外20丈设白桩,白桩以外十里设青桩,在青桩以外还有20里宽的官山,以为禁界。陵前圈地势平坦,四面环山,正南端有天台、烟墩两山对峙,中间形成一天然陵口一龙门口(又叫兴隆口)。内有帝陵5座,后陵4座,妃园寝5座,公主陵1座,埋葬着5个皇帝、15个皇后、1个公主、136个妃嫔,共157人。其中顺治帝的孝陵座落在昌瑞山主峰下,其它陵除昭西陵(顺治生母孝庄文皇后)、惠陵(同治帝)、惠妃园寝、公主陵自成体系外,均以孝陵为中心东西排列。其东侧依次为孝东陵、康熙帝的景陵、景妃园寝、双妃园寝。西侧有乾隆帝的裕陵、裕妃园寝、咸丰皇后的定东陵和定西陵、定妃园寝、定陵。各陵建筑均按照严格的等级规制建造,后陵小于帝陵,园寝小于后陵,帝、后陵为红墙黄瓦顶,园寝是红墙绿瓦顶,陵区内的行宫、衙署则是灰墙灰瓦顶。孝陵建筑宏伟,其南端的大红门也是陵区的总门户,大红门前矗立一座气势雄壮的五间六柱十一楼的石牌坊,大红门至孝陵宝顶间有长达5公里的宽阔砖石铺砌神道。神道上自南而北依次有更衣殿(已无存)、圣德神功碑楼、天然影壁山,绕山北行,神道两侧对称列置用整块石料雕成的18对石像生,其数量遥居诸陵之首。石像生之北是三门六柱三楼的龙风门、近百米长的拱券式七孔神路桥,桥北广场上有神道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和班房,广场北端是隆恩门,门内依次是东西配殿、隆恩殿、琉璃花门(三座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和宝顶等,宝顶下是埋葬顺治帝后的地宫。东陵其余诸陵建筑的布局和形制基本与孝陵相同,仅规模大小有所区别。在各陵的地面建筑中以普陀峪的定东陵工艺水平最高。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原与慈安太后的定西陵同一规制,但慈禧太后为显示其独特“尊贵”,以年久失修的名义将隆恩殿及东西配殿拆掉重建。重建后的殿宇装修奢华,内壁布满五蝠捧寿万字不到头的贴金雕砖图案,明柱上盘绕半立体的金龙,殿内的斗拱、梁枋和天花板上的彩绘也全部沥粉贴金,仅贴金一项就耗费黄金4590余两。隆恩殿四周的汉白玉栏杆、栏板、栏柱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凤呈祥和海浪浮云图案。其殿前的凤戏龙垂带石雕,构图别致,极富立体感。东陵内的裕陵、定东陵和惠妃陵的地宫在1928年遭军阀孙殿英部队的大肆盗掘,地宫内的珍贵随葬品被洗劫一空,陵区内的地面建筑也不断遭受劫难。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修缮东陵,并于1961年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裕陵和定东陵的地宫经整修后已对外开放。裕陵地宫规模宏大,进深达54米,地宫内采用拱券式石结构,平面呈“主”字形,内有四道石门和明堂券、穿堂券、金券三室。明堂券东西两侧有8个放置谥宝、谥册的石座;金券是地宫的主体,内有石制宝床,正中放置乾隆帝的棺椁,两边是他两个皇后、三个皇贵妃的棺椁。裕陵地宫的每扇石门上都有一尊菩萨立像浮雕,内壁和券顶刻满了各种佛教题材图案和用藏、梵两体阴刻的经文,雕刻精美,布局得当,是清代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 ☚ 封氏墓群 清西陵 ☛ 清东陵 清东陵清东陵是世界文化遗产,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以东125公里的河北省遵化市境内,总占地面积2500平方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庞大、体系完整、保存完好的清代皇家陵墓群。 ☚ 安远庙 孝陵 ☛ 清东陵 051 清东陵在遵化县昌瑞山南麓,是清朝在关内陵墓群之一。有帝陵5座:即孝陵(顺治)、景陵(康熙)、裕陵(乾隆)、定陵(咸丰)、慧陵(同治);后陵4座、妃园寝5座、公主陵一座。以孝陵为中心,诸陵依次排列东西两侧。慈禧陵建筑最豪华。从正门进入陵区到孝陵前,神道长达5公里,两侧排列着各式建筑物数十座及成对的石人石兽,建筑工巧,雕刻精致。现景陵、裕陵、慈禧地宫已对外开放。 ☚ 山海关 清西陵 ☛ 清东陵 313 清东陵见07051条。 ☚ 清西陵 圆明园遗址 ☛ 清东陵 清东陵清朝皇室陵墓区之一。位于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西。始建于清康熙二年(1668年)。陵区南北长约一百二十五公里,东西宽约二十公里。从前陵区周围开割长达数百里、宽二十丈的火道,并树青、白、红桩,以示禁界。内有帝陵五座:世祖福临的孝陵,圣祖玄烨的景陵,高宗弘历的裕陵,文宗奕詝的定陵,穆宗载淳的慧陵;后陵四座,其中咸丰帝的孝贞慈安皇后和孝钦慈禧皇后的陵寝合称定东陵; 妃园寝五座,公主陵一座。共十五座陵墓,葬五帝、十五后、一百三十六个妃嫔。十五座陵墓依山筑于昌瑞山南麓,孝陵是主体建筑,坐落在主峰脚下,其余诸陵分列两侧。整个陵园最南端矗立着一座五门六柱十一楼的石牌坊,全部用汉白玉筑成,上雕“云龙戏珠”,“双狮滚球”纹饰,是清代石雕艺术的代表作。石牌坊后面为大红门,是整个东陵的门户。门前有“官员人等到此下马”的石碑。穿过大红门是碑楼,碑楼中屹立着两通顺治皇帝的“圣德神功碑”,碑楼四角各有一柱华表。碑楼向北是神道,神道两侧排列整齐的十八对石像生。石像生以北是龙凤门,穿过龙凤门便进入了陵墓区。各陵的建筑布局基本相似,顺治皇帝的孝陵规模最大,前面有隆恩殿,是举行祭奠活动的主要场所,北面有东西配殿、三柱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及宝城、宝顶等建筑,宝顶下即为地宫。被盗过的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宫为拱券式结构,全部用加工雕刻过的石块砌成,由墓道、四道石门、三重堂券组成,全长五十四米,总面积达三百多平方米。由于1928年军阀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将裕陵、定东陵地宫炸开,已将珠宝文物洗劫一空,连陵区内青松翠柏也遭劫难,整个陵区破坏不堪。清东陵现已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游览访古胜地。 ☚ 明十三陵 清西陵 ☛ 清东陵 清东陵清王朝统一全国后在北京附近修建的两个帝后陵墓群之一。始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共有帝、后、妃陵寝14座。其中帝陵5座: 即顺治的孝陵、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咸丰的定陵、同治的惠陵。皇后陵4座(孝庄、孝惠、孝贞、孝钦) 和妃嫔陵园5座 (景妃、景双妃、裕妃、定妃、惠妃)。从1663年葬入第一帝顺治起,至1935年葬入同治皇帝的最后一位皇贵妃止,其间历经272年,共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及其他嫔妃等157人。东陵坐落在河北遵化马兰峪西面的昌瑞山下。这里山灵谷秀,水木清华,据《大清一统志》载: “山脉自太行逶迤而来,重岗叠阜,凤翥龙蟠,一峰柱笏,状如华盖。前有金星峰,后有分水峪,诸山耸峙环抱。左有鲶鱼关,马兰峪尽西朝,俨然左辅。右有宽佃峪,黄花山皆东向,俨然右弼。千山万壑,回环朝拱,左右两水,分流夹绕,俱汇于龙虎峪。” 传说当年顺治来此游猎,看到此地风景幽美,“王气葱郁”,竟骑在马上流连忘返,并取出佩鞢抛向空中,谕示侍臣: “鞣落处必为佳穴,可定为朕的寿宫。” 于是辟为清入关后第一个陵墓区。清东陵东依鲇鱼关,西傍黄花山,北靠昌瑞山,南抵金星山,更南为天台、烟墩两山对峙,中间自然而成一险峻的出入口,称为 “龙门口”,又叫 “兴隆口”。整个陵区以昌瑞山为界,划分为“前圈”和“后龙”两大部分。陵区周围开割出20丈宽的火道380里,沿着火道设置红桩,红桩外20丈设置白桩,白桩10里之外又置青桩,青桩之外还有20里宽的官山,不许百姓涉足。东陵占地达2500平方公里,由200多座单体建筑组成,帝后陵寝又各成体系,均为黄琉璃瓦盖顶,依“前朝后寝”之规制,建有宫门、东西朝房班房、享殿、配殿、明楼、宝顶、地宫等一组建筑。在通向各帝陵的神路上,建有石牌坊、神功圣德碑楼、多孔拱状石桥、石人石兽等。清王朝在东陵设立了管理陵寝事务的机构。专设护陵大臣,由宗室王公担任,又设内务府总管1人,由马兰峪总兵兼任。各陵都派驻太监和文武官员、 兵士、 匠役、 专司守卫、 修𧬆和岁时祭祀,帝后陵一般多达400人,总数约万人。依清制,皇帝登基之初,即委派满族大臣为自己营建寿陵,一直要修到皇帝“驾崩”,即使早已完工,也不能报说峻工,还要留下少量未完工作,故皇帝陵寝也称为“万岁坑”。 ☚ 清昭西陵 清西陵 ☛ 清东陵 清东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皇陵区,位于马兰峪西。西距北京120公里,故称东陵(另有西陵在北京以西的河北易县)。始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陵区沿燕山余脉昌瑞山而建,分“前圈”与“后龙”,占地2500平方公里。“前圈”有皇帝陵5座: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皇后陵4座:昭西陵、孝东陵、定东陵(二座);妃园寝5座:景陵妃园寝、景陵皇贵妃园寝、裕陵妃园寝、定陵妃园寝、惠陵妃园寝。陵区外围建有王爷、皇太子、公主等园寝。合计葬有帝、后、妃、王、公主等160余人。陵区有红墙围绕。“后龙”辟有内、中、外火道及汛拨。孝陵在昌瑞山主峰下,位居中心,其他帝陵分列两侧。各帝陵的建筑大体相似,主要有碑楼、神厨库、朝房、隆恩殿、明楼、宝顶等,规模则依辈份的降低而减小。后妃陵又以帝陵为中心,建于其旁,后陵小于帝陵,妃陵小于后陵。陵墓建筑宏丽,石像雕刻精美,是我国现存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古代帝后陵墓群。1928年,军阀孙殿英率部炸开乾隆裕陵和慈安、慈禧定东陵地宫,将陪葬品洗劫一空。至1945年其他各陵也都被盗掘。 ☚ 8. 遵化市 孝陵 ☛ 清东陵qing dong lingEastern Tombs of the Qing emperors in Zunhua County of Hebei Province 清东陵陵墓。在河北遵化县马兰峪,是我国现存规模庞大、体系完整的陵墓群之一。始建于顺治十八年(1661)。有帝陵五座:顺治的孝陵、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咸丰的定陵、同治的惠陵;后陵四座:孝庄、孝惠、孝贞(慈安)、孝钦(慈禧);妃嫔陵五座。共计有陵十四座,葬入一百五十七人。陵区内由大小不等二百多座单体建筑组成。皇帝、皇后的陵寝均为黄琉璃瓦盖顶,建有殿宇、宫墙、宝城、地宫、明楼等建筑。在通达各帝陵的砖石甬路(“神路”)上,还建有石牌坊、神功圣德碑楼、多孔拱状石桥、石人石兽等。陵区外围有十多座陵寝,是王爷、皇子、公主、皇家保姆、勋臣等人的葬处。整个陵区的古建筑,都营造得十分宏伟壮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