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是指临床表现同时具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等疾病的某些特点,兼有血清高滴度抗核糖核蛋白抗体的结缔组织病。经过近来的观察,发现相当多的患者逐渐成为典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硬皮病,有人主张此病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某些结缔组织病的早期表现。患者80%为女性,30~50岁发病率最高。
病因和发病机理 本病属于结缔组织病范畴,也被认为是某个结缔组织病的过渡阶段。根据血清中多种自身抗体的存在,说明其免疫失调和自身免疫性。
临床表现 绝大多数患者有关节痛或关节炎,手指、腕关节最常受累,仅少数患者发生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改变而出现关节畸形。手弥漫性水肿,使手指呈“腊肠样”。常见有肌炎、雷诺征、肢端硬皮;少数患者有蝶形红斑、盘状红斑或皮肤弥散性水肿,类似红斑狼疮或皮肌炎。肌痛常伴有肌电图异常和血清肌酸磷酸激酶、醛缩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约半数患者食道受累,出现吞咽困难或发噎。可合并免疫复合物性肾炎,肺部可有间质纤维性变、胸膜炎,偶有肺动脉高压。较少累及心脏。约10%患者有神经系统损害,如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三叉神经痛、血管性头痛等。全身症状可有发热、轻或中度肝脾淋巴结肿大。可合并干燥综合征。可有中度贫血,白细胞减少,血沉增快,血清丙种球蛋白升高,偶有溶血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可检出高滴度的抗核抗体和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极少检出抗Sm抗体。本病根据临床有一种以上的结缔组织病特点及高滴度的抗RNP抗体(>1:16免疫双扩散法)即可诊断。
治疗 多数病人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明显效果,病情较重,特别是合并肾损害时,可加用免疫抑制剂。

☚ 白塞综合征   重叠综合征 ☛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1972年Sharp首先提出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这一命名,临床特点为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多发性肌炎的结缔组织病的混合表现。较少肾脏损害,血清中出现高滴度的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预后较好。
临床表现 约80%患者为女性,30~60岁发病率最高。多关节痛或关节炎是最常见的症状,手指及腕关节最易受累。一般不发生畸形,大多数患者均有雷诺征,加之手肿,指尖变细,手指呈棱形,皮肤变紧变厚,似硬皮病,为本病的特征性改变,称之为“蜡肠指”。部分患者出现皮损,如块状红斑或弥散性水肿,类似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皮肌炎。食管蠕动功能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大多数患者无症状,部分可出现进食后发噎及吞咽困难。有些患者出现肌肉疼痛,有时伴近端肌无力,肌电图示肌原性损害,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醛缩酶及谷草转氨酶升高也较常见。肺部可有间质纤维变、胸膜炎,偶有肺动脉高压。心包炎较多见,但心肌或瓣膜病变均罕见。约10%患者有神经系统损害,包括周围神经病变、三叉神经痛、血管性头痛、无菌性脑膜炎、器质性脑病等。肾损害仅10%的患者出现,病变常较轻。全身症状可有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亦可合并干燥综合征或甲状腺炎。患者可有贫血、白细胞减少。偶有溶血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核抗体,呈斑点型。高效价的抗RNP抗体是本病的血清学特点。
治疗 一般用较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较明显效果。近年来不少学者对于本病是否为一独立疾病,尚有争论。一些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经过一段病情观察,发现一部分患者逐渐转变为典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硬皮病。因此,是否本病为某些结缔组织病的早期表现,尚需进一步研究。

☚ 复发性多软骨炎   重叠综合征 ☛
0000324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5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