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深圳客家民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深圳客家民居

深圳客家民居

民居建筑是构成一个地方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因素,被称为“石头的史书”。客家民居以其鲜明的文化特色,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窑洞、云南“一颗印”、广西杆栏式建筑一起并称中国五大民居。深圳地区原客家人有着复杂的迁徙经历,其民居在所有客家民居中也别具一格。
深圳地区的客家人是中原南迁移民的后裔。居住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宋末元初。他们大多是从湘赣地区途经广东的梅州、河源等客家聚居地辗转迁徙而来。他们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既带来了原住地和途经地的文化,又不断地扬弃那些不适应于新的生存环境的文化因素,在与本地区居民广泛的接触、交往和融合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的特色文化。深圳地区的客家民居建筑就是这一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从人类建筑的文化内涵来看,深圳客家民居有以下几种特色:
祖先崇拜的寻根文化。这是一种寻根思源的心态,主要体现在祠堂建筑上。客家人合族聚居,无论是围屋,还是非围屋的聚居方式,所设建筑都是以祠堂为中心展开的。祠堂位于围屋的中轴线上,散居的客家人同样如此。这种建筑布局形成一种极为强大的内聚力,使家族人成为一个整体。因此,祠堂也是一族中等级最高、规模最大、装饰最好的建筑。
带有移民痕迹的文化。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是塾台建筑和灰寮称谓。塾台是先秦时期出现的一种礼制建筑,位于门左右两侧,以门为界,分内塾和外塾,故一门有四塾。在深圳客家祠堂建筑中普遍保留了这一古代建筑形制。内塾用于宾客休息,外塾用作祭祀和庆典活动时的鼓乐台。
灰寮是客家人对厕所的雅称。它是一种简陋的茅草房,用做客家人的厕所。客家人迁到新的地方去开垦荒地,极需要各种有机肥料,即使灶里的草木灰也舍不得浪费,收集到厕所里以备耕作之用。后来,“灰寮”就成了厕所的代称。这是客家人独创的最具移民特色的建筑称谓。
兼容并蓄的文化。客家人在长期的迁徙生活中,形成了一种宽容的性格。他们能够不断地改造传统中与新环境不协调的部分,并将移居地的文化迅速地吸收进来,形成一种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别是民居的外檐装饰,较多地吸收了岭南建筑中那种带有浓厚海洋文化色彩的因素。
首先,从房屋外形来看,客家人在脊饰上采用船脊两头做成高高翘起的船头式样,并在上面绘制彩画。博古脊则是采用夔龙纹饰抽象化的几何图案,因其外观类似博古架而得名。
其次,在制作工艺上运用灰塑手法。在屋脊、山墙博风和檐口等部位,常饰以海藻水草和草龙纹饰,线条流畅优美、轻盈飘逸。其中,草龙的龙头为羲龙首,龙身却变为盘旋飘舞的水草纹饰。这些图案都是以黑色作底,把白色蚝灰拌浆,用浅浮雕的手法做成,称为“灰塑”。从外观上看,黑底白纹,屋脊和檐口等部位黑白相间,非常醒目。黑色在五行中司水,夔龙、海藻水草等题材和尚黑的手法都与水文化息息相关,是水文化的物化形式。
深圳地区的客家文化,既不同于半封闭、半凝固式的大陆文化,又不同于拓展性、流动性的海洋文化。其民居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相当丰富,向世人展现了客家人开放和兼容的文化个性。它脱胎于中原、赣南和粤北的建筑而与其有别,既带有客家先民原住地和途经迁徙地的文化烙印,又吸收了岭南建筑中的先进成分,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建筑形式,在客家民居中独树一帜,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较高的旅游价值。

☚ 广东省   客家人·客家话 ☛
0000363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