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淮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淮剧

淮剧

民间小戏的一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安徽部分地区。由江苏盐城、阜宁一带的民间曲调“门谈词”和敬神的香火戏结合,并受徽剧的影响发展而成。腔调丰富,主要为乡土音乐“老淮调”、徽剧的“靠把调”。唱词句式灵活多变,风格朴实粗犷。传统剧目有《三女抢板》、《女审》、《探寒窑》等。

☚ 涯词   渔歌 ☛
淮剧

淮剧

清末在苏北民间演唱艺术香花戏与号子田歌栽秧调、𡀂𡀂腔基础上,受徽戏等影响形成的戏曲剧种。产生于江苏盐城、阜宁 一带,故又名“江淮戏”。早期以老淮调、靠把调为主,唱腔基本是曲牌联缀形式,后来吸收扬州的“小开口”及民间歌曲,并创造了新淮调,新悲调等 一些新腔调,使之更丰富多彩。剧目有《对舌》、《蓝玉莲》、《王二英》、《苏迪英》、《白蛇传》、《岳飞》、《状元袍》、《三女抢板》、《探寒窑》、《女审》、《蓝桥会》等。流行于苏北、上海等地。

☚ 苏剧   淮海剧 ☛

淮剧

戏曲剧种。又名“江淮戏”,流行于江苏、上海等地。源于江苏盐城、阜宁一带的劳动号子[打雷雷]与田歌[栽秧调]。早期演出为曲艺形式,只有[打雷雷]和[栽秧歌]发展而成的[门叹词]一种曲调,在发展中与苏北的[香火调]结合,并吸收徽剧、京剧的剧目、表演等,形成为淮剧剧种。流行已有100多年。淮剧音乐属于曲联体,除主要曲调[门叹词]、[香火调]外,还有[南昌调]、[淮悲调]、[十字调]、[春调]等及民歌小调。伴奏乐器有二胡、三弦、扬琴等,打击乐有扁鼓、苏锣等。淮剧传统剧目有“9莲13英108记”之说,“9莲”即《秦香莲》、《蓝玉莲》等,“13英”即《王二英》、《苏迪英》等,“108记”即《荆钗记》、《玉杯记》等;现代戏有《金色的教鞭》、《打碗记》、《母与子》等。

淮剧

淮剧

又称“江淮戏”。江苏地方戏曲剧种,起源于清代中叶。淮剧土名又叫“三伙子”,说明它是从三个方面形成的:一是香火戏,二是民间说唱,三是徽剧,也就是流行于里下河的徽班。最初的演出形式简单,大都是只有小生、小旦的对子戏和加上小丑的三小戏。由于清代初叶,民不聊生,苏北更是经常灾荒。淮剧艺人随着苏北破产的农民与手工业者进入上海大城市,受到了京剧的影响,使淮剧又有了相应的发展。早期淮剧的旦角由男的扮演,后来发展为男女合演。在伴奏方面,起初只有锣鼓响板等乐器,适应于草台演出。后加进了胡琴等乐器。

☚ 皖南花鼓戏   丁丁腔 ☛
淮剧

淮剧

戏曲剧种。起源于江苏盐城、阜宁以及淮阴、淮安、宝应一带,流行于江苏、上海和安徽的部分地区。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源自民间山歌、小调和劳动号子,渐成流传于民间的“门叹调”,由一、两个民间艺人沿街卖唱,内容多取材于民间生活故事,并融入香火调等,丰富了曲调色彩。后又吸取了淮安一带流行的淮调,逐渐形成为“江北小戏”(又叫“火班”)。在与京剧、徽剧演员同班演出过程中,吸取京剧、徽剧的表演方法,逐步趋向成熟。其音乐唱腔朴实、粗犷、刚劲有力。主要曲调有老淮调、靠把调、拉调、春调、小开口、自由调等。传统剧目有《三女抢板》、《女审》、《金水桥》、《探寒窑》等。新创作剧目有《金龙与蜉蝣》、《霸王别姬》等。

☚ 锡剧   美食品 ☛

淮剧

又称“江淮戏”。戏曲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徽部分地区。源于淮阴、盐城、阜宁一带的说唱“门叹词”和酬神的“香火戏”两者结合后,又受京剧和徽剧的影响,逐渐发展而成。常用曲调有老淮词、靠把调等。风格朴实、粗犷。传统剧《探寒窑》、《女审》较有影响。

淮剧huai ju

Huai opera (popular in northern Jiangsu Provinc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