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淤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資產類 > 田宅場圃部 > 田地 > 淤田
淤田  yūtián

瀕河湖地區水泛後泥沙沉積、肥力增加的田地。宋元已廣爲利用。現在黄河流域多引黄放淤,改造鹽鹹地。宋·沈括《夢溪筆談·雜志一》:“予出使至宿州……則淤田之法,其來蓋久矣。”元·王禎《農書·農器圖譜集·田制門》:“又中土大河之側,及淮灣水匯之地,與所在陂澤之曲,凡潢汙洄互,壅積泥滓,〔水〕退皆成淤灘,亦可種藝。秋後泥乾地裂,布掃麥種於上,此所謂‘淤田’之效也。夫塗田、淤田,各因潮漲而成,以地法觀之,雖若不同,其收穫之利則無異也。”

淤田

淤田

水利田之一种。用引灌河水的办法使河泥淤积,以改良土地和扩大河滩耕地。初创于战国初年魏国西门豹在邺(今河北磁县、临漳一带)引漳溉田。秦汉时期郑国渠、赵老峪灌区皆用此法。宋代广泛采用,仁宗嘉祐(1056~1063年) 年间,程师孟在河东推行此法,得良田一万八千顷;神宗熙宁(1068~1077年)王安石推行农田水利法、在河南、河北、河东等地大规模引水淤灌、十余年得四十余万顷。淤出之地充作官田,由政府招募客户承佃。

☚ 耦耕   畎亩 ☛
淤田

淤田

用引灌带泥沙河水的办法来改良或扩大耕地, 使盐碱不毛之地变为腴田。水利田之一种。始于战国初年魏国西门豹在邺地(今河北磁县、临漳一带)引漳溉田。秦汉时期得到发展, 著名的有郑国渠, 赵老峪灌区。在宋代得到广泛采用。仁宗嘉祐年间(1056—1063), 河东路提点刑狱程师孟在山西先行采用, 得良田一万八千顷。神宗时, 王安石变法, 把淤田作为发展生产的重要措施。熙宁年间(1068—1077)在河南引黄河、汴河, 在河北引漳河、滹沱河、葫芦河,在陕西、山西引黄河,进行大规模的人工淤溉,十余年中淤灌十数万顷。“河淤肥浓,指望将来,水退悉为良田,倍获子利。”(《宋会要·食货》六一之六○)汴河地区多用分片筑堤,引汴淤积之法。其他地区多依自然地势,既灌且淤。淤出之新地多作官田,由政府召募客户承佃。熙宁年间特设淤田司专管此事。

☚ 畬田   耦耕 ☛
0000020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5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