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淋移作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淋移作用mechanical eluviation,lessi-vage

土壤上层的微小土粒(粘粒、胶粒)在水中分散成悬着液而向下移动的过程。
特点 ❶淋移的粘粒未受化学分解而向下移动。土壤剖面各层粘粒的矿物组成及化学组成基本一致。
❷与A层、C层相比,粘粒含量在B层富集,B层中有粘土胶膜(argillans)。
机制 淋移作用包括粘粒分散、粘粒移动和粘粒淀积三个步骤。常见于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尤以温带湿润一半湿润区干湿季节交替和地形排水良好的条件下容易发生。❶粘粒的分散:在湿润季节,土壤水分充足,粘粒均匀分散在水中成为悬着液。粘粒的分散与悬着液中电介质的浓度、阳离子种类和粘土矿物类型有关。硅酸盐粘土矿物均带负电荷,吸附阳离子构成双电层,并在其外围有水膜包裹。粘粒吸附阳离子的价数愈小,双电层的厚度就愈大,电动势愈大,悬着液的分散性愈好。故土壤粘粒吸附钠、钾离子时,分散程度最好,钙、镁和铁、铝离子则使悬液凝聚。若土壤中电解质愈多时,粘粒和离子间的双电层的电动势愈小,粘粒分散性愈弱。如盐土含易溶盐多,粘粒呈凝聚状态,难以移动;而碱化土壤含盐少,吸附钠离子,电动势高,粘粒分散性强,粘粒和腐殖质均易淋移。在热带及亚热带的砖红壤、赤红壤及红壤中,粘粒以高岭石和铁、铝氧化物等矿物为主,高岭石带负电荷,而铁、铝氧化物在酸性土壤中带正电荷,两者通过库仑引力可相互吸引,粘粒难以分散;加之酸性土壤含Fe3+、Al3+较多,促使粘粒凝聚。
❷粘粒的移动和淀积:在水分淋溶条件下,粘粒悬着液沿土壤孔隙向下移动。质地粗、非毛管孔隙多的土壤,粘粒可以顺利渗漏,淋移到土体以下,若土壤质地较细,兼有毛管孔隙及非毛管孔隙,则粘粒悬着液下移过程中,首先在非毛管孔隙中向下淋移,至一定部位被微孔隙堵塞,或在下部土壤干燥处,粘粒淋移停止,或因遇到钙、镁离子或碳酸钙聚积层而使粘粒凝聚,粘粒被附着在孔隙壁上,形成具有光性定向排列的粘土胶膜。部分粘粒悬着液由非毛管孔隙向毛管孔隙呈多方向扩散移动,形成扩散粘粒胶膜,堵塞土壤孔隙,产生致密的淀积粘化层。各种粘土矿物的颗粒大小是不同的,其粘粒的迁移能力也不同。蒙脱石颗粒小,迁移能力最大;高岭石的颗粒较大,常伴存铁、铝离子,故其移动性小。米洛脱(Millot)把各种粘土矿物的迁移能力排序为:蒙脱石>蛭石>间层矿物>绿泥石>伊利石>高岭石。
土层分化 淋移作用使土体层次分化,上部产生浅色的淋溶层,其下为粘粒聚积的淀积层。淋溶层粘粒含量较少,质地稍粗,孔隙度较大,呈团块状结构。淀积层粘粒多,结构面上有粘粒胶膜,在偏光显微镜下可见孔隙壁及微裂隙面上有大量层状或流胶状光性定向粘粒。在湿润一半湿润气候和地形排水良好的棕壤、褐土、黄棕壤中,淋移作用产生淀积粘化层。碱土的粘粒和腐殖质胶体上吸附有多量Na+,淋移作用产生暗灰色的、具有柱状结构的碱化层。白浆土粘粒淋移,铁、锰淋溶,产生富含铁锰结核和胶膜的淀积层。水稻土干湿变化频繁,氧化还原交替,粘粒淋移淀积作用强,铁锰淋溶产生结核和锈斑、锈纹,形成水耕层、渗育层(或潴育层)淀积层。粘粒淋移作用对土层分化的影响见表。

黄棕壤粘粒(<2μm粒径)的淋移特征

层次深 度
(cm)
粘粒总量
(%)
与A层粘粒
之比值
水散性粘粒
(%)
A0~1626.5 7.4
AB
B1
B2
BC
16~35
35~72
72~150
150~300
32.9
35.7
40.4
34.1
1.24
1.35
1.52
1.28
6.6
14.4
25.5
23.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