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LCM)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砂粒病毒科。LCM病毒最早于1934年分离,后来证明是人的急性无菌性脑膜炎的病原之一。发病率低,死亡少见,但地理分布较广,除非洲和大洋洲未见肯定报告外,欧、美及亚洲均有报告。主要的自然宿主是小家鼠、小白鼠和地鼠等。
LCM病毒能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增殖,但无病损。病毒也可在小鸡、鼠、牛、猴等动物的组织培养中增殖,但病变仅能在适应之后产生,在鸡胚单层细胞中能产生蚀斑,但需要在12天之后。病毒也能在L、猴肾及小鼠腹水瘤S180等传代细胞中增殖。在L和BHK21细胞中会产生持续性感染,而缺陷干扰病毒颗粒可能在其中起作用。
LCM病毒自然感染小家鼠,多为不显性感染。病毒也可从人、猴、狗、地鼠和豚鼠中分离到。感染小白鼠胎鼠,起初会引起症状,但立即适应以至完全潜伏下来。某些毒力不强的病毒株易产生这种情况。小白鼠的淋巴细胞减少症、肝炎以及胸膜、腹膜浸润,也可由LCM病毒感染引起。经各种途径感染小白鼠,以脑内最敏感,其次为鼻内。动物感染后5~12天毛变得粗糙,震颤、强直、惊厥以至死亡。新生或经免疫抑制剂处理的小白鼠形成“迟发性疾病”,动物变得矮小,并累及肾脏。
在豚鼠中常引起致死性的肺部感染,继而成为浆液性空洞的全身性感染。
金黄地鼠感染后病毒血症较长,但无体征。各种猴、黑猩猩、狗和大白鼠也能感染。孕鼠可引起流产。但兔子和小白鼠皮内接种仅引起局部反应。
不同病毒株对不同种类的动物的毒力有很大不同: 嗜神经和嗜内脏性病毒株对小白鼠产生不同体征,并可在不同脏器内发现病毒。
病理损害主要表现为血管周围及脉络丛淋巴细胞浸润。
人常因与实验动物接触而感染。
人感染LCM病毒后,潜伏期6~13天,主要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类流感(或非神经系统型)和脑膜脑脊髓炎三个型,后两者多见。类流感型有发热、不适、肌痛、鼻卡他和支气管炎;而脑膜脑脊髓炎型起初也象流感,以后出现脑膜炎的典型体征和症状,病情有轻有重,重者可引起死亡。后遗症包括瘫痪、头痛和个性改变,但很少见。
实验诊断主要是分离病毒及血清学试验。发热期的血液和脑脊液以及死亡病人的脑组织为最适标本,脑内接种3~5周龄小白鼠为最敏感。血清学试验主要采用补体结合和间接免疫荧光法,但应注意与其他砂粒病毒相区别。中和试验无助于早期诊断。
病毒可由感染的小白鼠和地鼠粪尿及病人的鼻咽部查到。污染的灰尘及气溶胶可能是传染媒介。感染途径最可能是皮肤破损。节肢动物作为自然媒介问题仍有怀疑。本病的地理分布和发病率与啮齿类动物的带病毒情况有关。与小家鼠有关的感染多见于农村或经济状况较差的城市。季节分布,冬天多于夏天。
本病无特殊的防治方法。人用疫苗未获成功。

☚ 砂粒病毒科   Junin病毒和Machupo病毒 ☛
0001486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