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管静脉吻合
淋巴管静脉吻合是将阻塞淋巴管的远端与邻近的静脉近端相吻接,使阻塞的淋巴道转流,作为淋巴道阻塞的医治手段。
Jacobson (1962)在手术显微镜下作淋巴管静脉吻合的动物实验,同年Cockett在手术放大镜下成功地吻合了腰淋巴管与精索静脉,为乳糜尿治疗开辟了新途径。1968年O’Brien等对本手术作了较深入的研究,1974年应用于临床,将淋巴管静脉吻合作为医治肢体慢性淋巴水肿的方法。我国1979年中山医学院首先开展这类手术。淋巴管静脉吻合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的淋巴通道重建方式,手术创伤小,愈合快,瘢痕小,用于治疗某些继发性淋巴水肿已获得初步较好的效果,但长期疗效,尚待继续观察。因淋巴管壁很薄,适于吻合的集合淋巴管及小静脉不易寻找,吻接手术难度大,且术后吻合口易阻塞,远期疗效尚需观察。
手术在局麻或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上肢淋巴水肿选上臂内侧及肘内侧横切口,下肢于大腿及小腿内侧沿大隐静脉的行走方向作横切口,先在切口下方6~10cm处注射稀释2~3倍的偶氮蓝,约十分钟后切开皮肤,在皮下脂肪层大隐静脉或贵要静脉附近寻找集合淋巴管和小静脉,由于淋巴管壁薄解剖时易损伤,宜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吻合时先清除小静脉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用11-0无损伤缝针线,先穿过静脉壁,再穿过淋巴管壁,作端端吻合,也可作端侧吻合。吻合毕放松静脉侧血管夹可见淋巴液流入静脉,有时会有静脉血返流入淋巴管内,可作肢体按摩,以增加淋巴回流。上、下肢淋巴水肿常需作3~4个以上的吻合口,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尚有人在腹股沟部或腋部、或肘窝作淋巴结静脉吻合,作为医治肢体淋巴水肿的另一方法,其手术远期效果不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