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四肢部 > 經穴 > 液門 液門 yèmén 手少陽三焦經穴。在手背第四、五指縫紋端。因其爲三焦經榮穴,屬水,爲水氣出入之門户,故名。主治頭痛,眩暈,咽腫痛。始見於秦漢典籍,達於當代。《靈樞經·本輸》:“溜於液門。液門,小指次指之間也,爲榮。”《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液門主治喉齦腫,手臂紅腫出血靈,又治耳聾難得睡,刺入三分補自寧。” 液门❶经穴名。代号SJ2。出《灵枢·本输》。《针灸甲乙经》作腋门,《备急千金要方》作掖门。属手少阳三焦经。荥(水)穴。位于手背侧第四、五指缝间,当指掌关节前方赤白肉际处。布有尺神经的手背支和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主治头痛,发热,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痛,指臂挛痛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❷大巨穴别名,见该条。 液门yèmén经穴名。代号SJ2。出《灵枢·本输》。属手少阳三焦经。荥穴。位于手背第四、五指间, 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主治咽喉肿痛、耳鸣、耳聋、手指拘挛。斜刺0. 5 ~0. 8寸。灸3 ~5 分钟。 液门 液门TE2Yemen手少阳三焦经穴。首见《灵枢·本输》。本经荥穴。位于手背侧第四、五掌指关节前方,当指缝间赤白肉际处。微握拳取之。局部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和来自尺神经的指背神经。一般直刺0.3~0.5寸。针后局部痠胀或向第四指端和肩部传导。艾炷灸3~5壮; 艾卷灸5~10分钟。 本穴是临床常用的穴位。主治外感,头面、五官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热病汗不出,疟疾,寒热头痛,目赤泪出,耳聋,耳鸣,咽肿,齿龋痛,手背红肿等。现又多用以治疗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中耳炎,结膜炎,齿龈炎等。 ☚ 关冲 中渚 ☛ 000014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