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润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润州

润州

地名。隋置。故治在今江苏省镇江县。

☚ 睦州   作耗 ☛

润州

 

杜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玩诗意当是重游润州(今江苏镇江)之作,润州在六朝为京都近辅,人文荟萃,杜牧时已今非昔比。首联点明故地重游,向吴亭在丹阳县东面,“放歌”是昔游情态,略约表过。
 次联用倒腾句法,谓先朝遗寺冷落,长满青苔;桥边临水出现了许多的酒楼。一衰一盛,形象地反映了润州一带风物人情的沧桑变化。
 三联怀古为诗中可圈可点之名句,盖魏晋名士好清谈,崇尚老庄,行为旷达,这种风气一直贯彻东晋南朝。曾几何时,这些名士们便成历史上匆匆过客,令人抚事感怆。
 末联由月下闻笛(吹奏《出塞》),而念及东晋江左第一笛手桓伊,上承东晋风流而作结。全诗抒发因不得意,而产生的人生无常的悲慨,特托意于怀古耳。然全诗语言清新,意象疏朗,洗空藻饰,在艺术上具有俊爽的特色。

山水名胜诗之《润州》全诗、题解、注释和作者 - 可可诗词网

润州

 

(清)徐永宣

江山谁第一? 最是润州城①。
 山上南朝寺②,江头北府兵③。
 三春添黛色, 万古一涛声。
 阅尽东西客, 劳劳役利名④。
 

【题解】
 此诗前四句写镇江的形胜历史,后四句即景抒情。
 【作者】
 徐永宣(1666—1716),清代诗人。字学人,号辛斋。江苏武进人,康熙三十九年(1770)中进士,又归乡里读书,数年后授主事,不乐仕进,又归乡里。有诗名,诗主要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有《茶坪诗钞》。
 【注释】
 ①甘露寺长廊东壁上有“天下第一江山”石刻。相传梁武帝驾幸北固山,见此处风光雄伟,因题“天下第一江山”六字,刻于山门。现存石碑为清代镇江通判程康庄重摹, “一江山”三字已不存。②南朝寺:当指甘露寺,在北固山后峰上。③北府兵:东晋谢玄镇广陵时,招募徐、兖二州骁勇所组成的部队,号称百战百胜,淝水之战时为晋军主力。④后四句是说,镇江为水陆交通要冲,镇江的山水万古不变,阅尽一代又一代追名逐利的红尘中人。

润州

辽代州名。契丹太平九年(1029),因渤海遗裔大延琳反辽,徙东京道宁州居民置,军号海阳,治所在今河北山海关西海阳镇,为中京道来州所属刺史州,下领海阳县。金皇统三年 (1143),废州存县。

润州

润州

辽国设置的行政区。属来州归德军节度。《辽史·地理志三》:“润州:海阳军,下,刺史。圣宗平大延林,迁宁州之民居此,置州。统县1:海阳县。”

☚ 瑞州府   萨拉齐直隶厅 ☛

润州

隋开皇十五年(595年)置,以州东有润浦得名,治所在延陵县(今江苏镇江市)。辖境当今江苏镇江市、丹阳、句容、金坛等县地。大业三年(607年)州废。唐武德三年(620年)复置,治所改名丹徒县 (今镇江市),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丹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润州。北宋政和三年 (1113年) 改为镇江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