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自主性Consumption Independence消费独立于短期收入变动的特性,是在消费函数的争论中发现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是由人们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决定的,消费同可支配收入的增减同向变动,且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例是下降的。但是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研究表明,平均消费倾向并没有随收入的上升而稳定下降,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消费支出在收入没有出现大变动的情况下骤增,引发通货膨胀,也说明消费是独立于短期收入变动的。为解释该现象,美国经济学家弗兰克·莫迪利安尼提出了生命周期消费函数,认为消费受一生总收入的影响;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杜森贝里则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即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则认为消费与消费者一生的收入和收入构成密切相关;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霍尔等人的理性预期消费函数则认为消费是由上一期消费所决定的。在对消费函数的争论中,人们普遍认为消费并不取决于短期收入,而是由消费者内在的、心理上的因素(动机、态度、期望等)所决定,即消费的自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