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消费不足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消费不足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危机理论之一。由瑞士西斯蒙第和英国霍布森等倡导。认为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国民收入分配不平均或工资收入过少而造成的消费不足。未触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消费不足论一种用消费不足来解释生产过剩危机的理论。分为早期消费不足论和近代消费不足论。早期消费不足论是19世纪初期至19世纪中期最早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西斯蒙第(Sismondi, Jean Charles, 1773—1842)和英国的马尔萨斯(Malthus, Thomas Robert, 1766—1834)等。西斯蒙第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危机的必然性。他反对萨伊(Say, Jean Baptiste, 1767—1832)和李嘉图(Ricardo, David, 1772—1823)的生产创造需求、供求自然均衡的理论。他认为,生产决定收入,但生产本身不能立即转化为收入,只有产品实现之后才能转化为收入。收入决定着支出,支出决定着消费,而收入和消费又决定着生产。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占国民大多数的劳动者收入不足,引起消费不足,使市场狭窄,产品的实现遇到障碍,最终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在政策上,他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要求政府来指导财富的生产、流通和分配。马尔萨斯也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他认为,过快的资本积累导致生产的迅速增长,但有效需求的相对不足,导致商品的普遍过剩。他提出,为了刺激消费,地主、牧师、官吏等“不生产的消费者”是不可缺少的。近代消费不足论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发展起来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霍布森(Hobson, John Atkinson, 1858—1940)和美籍德国学者莱德勒(Lederer, Emil, 1882—1939)等。近代消费不足论主要有两种见解:(1) 储蓄过度与消费不足。由于在现时收入内储蓄比重过大,而用于消费的比重过小,产生消费不足。其根源在于收入分配的不均等。储蓄大多源于有巨额收入的人。在扩张过程中,收入是向这部分人倾斜的。这种观点可称为“储蓄过度论”或“过度储蓄论”。(2) 消费品供给过度与消费品需求不足。由于在经济扩张初期生产资料工业首先发展,消费品工业滞后,引起消费品供给不足和消费品价格上涨,由此刺激起对消费品的投资。当对消费品的投资完成后,消费品开始大量倾泻,充斥市场,而此时消费品需求不足,由此导致崩溃。 消费不足论 消费不足论Underconsumption Theory这一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西斯蒙弟、马尔萨斯、霍布森等。西斯蒙弟在19世纪初提出消费不足的危机理论。在他看来,在小商品生产条件下,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因而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着自然的直接的联系。但由于资本家对利润的追逐引起了生产无限扩大的必然性,另外,大规模机器生产使许多小生产者破产,从而使他们的收入和消费减少。随着生产规模扩大,用于生产的支出增多,而用于消费的支出会相对减少。机械化的发展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失业,收入减少,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和财富的增长超过破产和贫困化的广大群众的消费能力。西斯蒙弟正确地肯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但他只看到了现象,并没有揭示这种矛盾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马尔萨斯认为,利润是来自商品的买卖差价,因而只能通过从事消费而不是从事生产的阶段的购买来实现。在他看来,社会的产品总额中,工人阶层的消费只能实现资本家以工资形式支付给他们的生产费用,并无助于资本家利润的实现。至于资本家,虽有消费能力,却缺少消费的欲望,而是节制消费以增加储蓄,因而他们不能靠交换各自的产品来相互提供足够的市场,这些势必导致消费不足,从而出现生产过剩。马尔萨斯提出防治生产过剩的最有效办法是增加贵族、地主、僧侣、官吏等的非生产性消费,鼓励这些人只消费不生产,这样才能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霍布森也是一名消费不足论者。他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是由于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的增长所造成的。而消费不足的根源主要在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当造成的高收入阶层过度储蓄。只要通过“改善”收入的分配,降低高收入的储蓄,就可以消除危机和失业。 ☚ 日斑论 纯货币危机论 ☛ 消费不足论 消费不足论亦称消费不足危机论。消费品的生产超过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从而导致生产过剩的危机。它是西方经济学中一种用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庸俗理论。这一理论的倡导者首先是西斯蒙第,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资本家对利润的追逐,一方面使社会财富有了巨大增长;另一方面,大规模机器生产,使广大小生产者破产,沦为雇佣工人而陷入贫困,这就造成了资本主义生产和财富的增长,必然超过广大劳动群众的消费能力,因而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危机。马尔萨斯也同样用消费不足来解释经济危机,但认为消费不足是剥削者“节约”消费增加储蓄所引起的。认为要克服生产过剩,必须增加贵族、地主、僧侣和官吏们的消费,而不是提高工人的消费水平。霍布森也把经济危机的根源归结为消费不足,但认为消费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当所造成的富裕者的过度储蓄。他提出只有通入改变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就可以消除经济危机。 ☚ 消费不足 消费观 ☛ 消费不足论 消费不足论指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原因的一种解释。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跟不上对消费品的生产。与可以投资的数量相比,富人或节俭的人得到过多的收入,因而造成整个社会消费不足,不能结清市场上的商品。该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由来已久,拥护者甚多,最著名的有西斯蒙第、马尔萨斯等人。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西斯蒙第指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以及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批判了李嘉图学派和萨伊否定经济危机的理论。马尔萨斯因袭西斯蒙第的消费不足论,断言过快的资本积累,势必会因商品生产增长的速度超过为购买它们所必需的购买力的增加,并因地主阶级“有效需求”的相对缺乏而形成商品的普遍过剩。激进经济学也是消费不足论的积极拥护者。激进经济学家舍尔曼将消费不足危机论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1) 在每次经济扩展中,阶级斗争引起剥削率的提高,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下降。(2) 工人比资本家有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3) 工资份额的下降会引起整个国家平均消费倾向的下降。(4) 投资下降导致全部生产和就业的减少,因而产生消费不足的经济危机。 ☚ 经济危机理论 无危机发展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