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部队进行一次或一定时间作战和训练等任务,所作物资最大消耗量的规定。恰当规定消耗限额,可使指挥员有计划地使用物资,合理地控制消耗,防止浪费,也可使后勤机关有计划地组织作战中的物资补充,协调供需矛盾,以有限的物资更好地保障部队完成作战任务。
消耗限额xiaohao xianeattrition ceiling
一般指制造单位产品所需各种物资(材料)消耗量的最高限定。从国防经济角度,指在一定保障方式和技术水平条件下,部队完成作战任务和其他工作,以及生产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时,所规定的物力和财力最大消耗量。其中,物资消耗限额的制定是战时后勤保障研究的一个重点。物资消耗限额是根据作战需要、武器装备的技术性能和后勤保障能力,对部队所规定的物资最大消耗量。消耗限额通常由后勤部门会同司令部提出,报经军队指挥员批准后下达部队执行。
物资消耗限额的范围很广,种类繁多,不同部队和不同专业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制定物资消耗限额只有在条件相对稳定的活动中才能实现。后勤工作中,组织装备维修,从事劳动生产,安排施工作业等,必须事先制定出合理的物资消耗限额,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这些活动中,物资消耗限额主要包括:原材料消耗限额、辅助材料消耗限额、燃料消耗限额、器材消耗限额、工具消耗限额和动力消耗限额等。由于各种消耗限额性质不同,制定的方法便存在着差异。一般来说,有以下四种:
❶经验估计法;
❷类推比较法;
❸统计分析法;
❹技术测定法。以上方法,各有其优点和适用的条件。实践中,这些方法还可结合运用,以利取长补短。
物资消耗限额水平是部队后勤工作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物质技术条件下,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后勤员工思想觉悟水平等的综合反映。限额水平要求过高或过低都是脱离实际的,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制定限额和考虑限额水平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把限额定在先进合理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