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吸收不良性佝偻病和软骨病
消化道(胃肠和肝胆)疾病伴有维生素D及钙的吸收不良可导致代谢性骨病,是一种常见的佝偻病和软骨病。在部分胃或胃肠切除的病人中,软骨病的发病率相当高,一般并不严重。手术和发生软骨病的时间间隔约为10年,这可能与胃丧失储存功能,食物不能很好混合,肠道运送食物过速(倾倒综合征),或伴有隐伏的胆或胰腺功能的损害等因素有关。病人常伴有腹泻、脂肪泻和贫血。有明显肝、胆或胰腺疾病的病人也可发生软骨病,这与肝脏不能合成活性较高的25羟维生素D以及肠道吸收脂肪障碍有关。胆盐对乳化脂肪及肠道吸收脂肪是必需的,胆盐减少使肠道吸收脂肪减少,则伴有脂溶性的维生素D吸收减少。饮食中的钙可与脂肪酸结合成不溶性钙皂,因此钙的吸收也减少,有脂肪泻时,肠内容物通过肠道增快,减少了钙磷被肠绒毛吸收所需的时间,减少了钙磷的吸收。最严重的胃肠性佝偻病或软骨病可继发于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如特发性脂肪泻、局限性肠炎和肠结核等。手术使小肠缩短,也可引起严重的佝偻病和软骨病,是由于小肠面积缩小以及这些疾病常伴有腹泻和脂肪泻,使钙磷和维生素D吸收减少。临床表现、实验室以及X线的表现参见“佝偻病和软骨病”条。主要针对原发的肝胆及胃肠道疾病进行治疗,同时每日补充维生素D10 000~50 000U及元素钙1~2g,一旦骨病愈合,立即停用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