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海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海运hǎiyùn

海上运输。

海运hǎi yùn

海洋运输。1822年马礼逊《华英字典·Part Ⅲ》:“Carrying by sea,lost mang people,海运费人。”1872年志刚《初使泰西记》:“二十四日,至上海(自香港行二千一百五十余里)往浙江海运局公寓。”1873年丁韪良等《中西闻见录》第11号:“英国伦敦之煤,自开铁路以来,煤价已减十分之三,尚因有海运所需之费在内,故未能大减。”

海运hǎi yùnморскя перевóзка;перевóзка мóрем

运输

运输

运(迁运;辇运;发运;转运;空~;集~;联~) 输(输运;转输;流输) 盘剥 转轮
运输能力:运能
与军队有关的运输:军运
 军粮运输:饷运 转饷
用牲口负载运输:驼运
 以马、驴等牲畜驮载运输:驮运 负驮
陆路运输:陆运 陆驰 陆输
中国古代对水路运输的称呼:漕运 漕引水运
 漕运军队:运军
 把原木放在河中顺流运输:流放
 海上运输:海运 转海
储存运输:储运
调度运输:调运
装载运输:负输
经营运输:营运
长途运输:征运
搬移运输迅速:神运鬼输 神输鬼运
(用交通工具运送物品:运输)

☚ 交通   驾驶 ☛
海运

海运

大规模的海运漕粮始于元代。元代建都大都(今北京),仰给江南之粮,由于运河失修,河运难行,遂行海运之法。元代海运以平底海船运粮,自江苏崇明由海道抵直沽,行程一万三千三百里,顺风时,十余日即达。其海运漕粮额,成宗大德八年 (1304年) 为一百七十万石,顺帝至元三年(1337年)为三百余万石,海运遂为元代漕运的主要方式。明初承元制,行海运,先将苏、松、浙等处岁粮输纳大仓(在苏州地方),再由刘家港用海船运出,以达直沽。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以后,清代漕运遂以海运为主,河运辅之。到清末,每年海运漕粮在一百二十万石左右。

☚ 京杭大运河   桥梁关津 ☛
海运

海运

封建王朝通过海上船运以转输漕粮。大规模的海运漕粮始于元代。元代建都大都(今北京),仰给江南之粮, 由于运河失修, 河运难行, 遂行海运之法。元代海运以平底海船运粮, 自江苏崇明由海道抵直沽, 行程13300里, 顺风时, 十余日即达。其海运漕粮额, 成宗大德八年(1304)为170万石, 顺帝至元三年(1337)为300余万石, 海运遂成为元代漕运的主要方式。明初承元制,行海运, 先将苏、松、浙等处岁粮输纳大仓(在苏州地方),再由刘家港用海船运出, 以达直沽。海运用官运。因海上多险, 岁运漕粮不过50—60万石。永乐九年(1411), 会通河重新开通, 遂停海运而改河运。清前期行河运。道光六年(1826), 因运道阻塞, 将苏、松、常、镇、太四府一州之粮全行海运。雇募沙船1500余艘,并在上海设立海运总局、天津设海运局管理其事。海道各处都派水师巡哨防护。运米1575700余石。道光二十八年(1848)以后, 清代漕运遂以海运为主, 河运辅之。到清末, 每年海运漕粮在120万石左右。辛亥革命后, 漕粮全部改折时, 废除。海运之法, 来往迅速, 较之河运有 “节时” 、“省费”、“轻民力”的作用。

☚ 站赤   六、财政 ☛

海运

sea transportation

海运

sea transportation;ocean shipping;sea (or marine) transport
~国shipping country/~提单ocean bill of lading/~协定agreement on maritime transport;maritime agreemen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3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