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海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海盐 通过煎晒海水而制成的盐叫海盐。我国沿海,南起与越南交界的北仑河口,北到与朝鲜交界的鸭绿江口,绵延18000多公里,海滩平坦,气候大都适宜晒盐。沿海各省都有盐场,尤其是长江以北的盐场,总产量很大。按古书记载,我国海盐生产的历史十分悠久。辽宁、河北盐场,在周时属幽州地域,《周礼·职方氏》说:“东北曰幽州,其利渔盐。”春秋时多属于燕国,《管子》上说,“燕有辽东之煮”,即指辽盐、芦盐。《史记》说:“太公封于营邱,以齐地泻卤,乃通渔盐之利,而人物归之。”意思是,周朝初年,姜太公对山东盐渔之产,更加开发利用,于是很多人归附了齐国。还有关于西汉吴王濞利用江浙盐产增加地方政府收入的记载,等等。若按海盐产区,从北到南,可分为辽宁、长芦、山东、两淮、两浙、福建、两广共七区。①辽宁海盐又可分为两部分,一为黄海北岸,另一为渤海辽东湾东西两岸,后这一地区范围较大。汉朝,在辽东郡属平郭(即今营口、盖平场区)设置盐官,是辽盐设官之始。②长芦,是个盐产聚散地,以前属沧州管辖。凡河北省沿海滨产的盐,均称长芦盐。从汉代起设置了盐官。③山东,虞夏之时,已有青盐之贡。春秋时,管仲使齐国富强,也靠了渠展、东莱的盐产。本区盐产丰富,盐法实行之早,均属全国之首。到汉武帝时,产盐的郡县均设有盐官。④两淮场区,以淮河为界,分淮南、淮北两区。淮北各盐场均晒制,淮南各盐场均煎制。民国以后,两淮盐产跃居全国第一位。⑤两浙地区,以钱塘江为界,以北者称浙西,以东者称浙东。在汉代已设置郡国盐官。制盐方法,用晒用煎或兼而有之。⑥福建盐区,在唐代开始设置盐官,用晒晾制盐。就海盐产量,居七区之尾。⑦两广盐区,汉代在南海、苍梧两郡设置盐官,但设置盐场则起于宋代。大多数都用晒制。以产量说,辽宁、长芦、山东、两淮各区,占全国海盐的绝大部分。 海盐加工图 海盐;海蜒◉ 海盐hǎiyán 名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調料部 > 鹽 > 海鹽 海鹽 hǎiyán 食鹽之一種,以海水煎曬而成。《史記·貨殖列傳》:“東有海鹽之饒,章山之銅。” 海盐←→岩盐hǎi yán ← → yán yán海盐:用海水熬成或晒成的盐。 盐 盐盐(盐巴;盐斤;~包;~屑;~块;~砖;海~;井~;兰~;咸盐)卤 鹾(咸鹾) 雪霜 天藏 饴散 另见:煮食物 烹调 味道 ☚ 调味品 酱 ☛ 海盐 海盐又称“东南盐”、“末盐”。东部沿海地区煮海水而制取之粉末状盐。其生产过程谓之“煮海”。 ☚ 井盐 种盐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