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海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海涅1797—1856Heinrich Heine

德国诗人、哲学家、美学家。生于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城的犹太商人家庭。早年在汉堡当学徒和经商。1819年起,先后在波恩大学、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法律,同时研究文学、历史和哲学。1825年获法学博士学位。早期创作具有积极浪漫主义色彩。主要作品有《诗歌集》(1827)和散文集《游记选》(1826—1831)。讽刺封建贵族的专制统治和资产阶级的市侩习气,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因受国内反动势力迫害和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鼓舞,1831年迁居巴黎,结识作家巴尔扎克、乔治桑和音乐家肖邦等。后因不断发表进步主张,作品在德国被禁止出版。1843年认识马克思,并建立友谊。后写成政治讽刺诗集《时代的诗》,谴责德国公侯君主的残暴、专制,嘲讽小市民的怯懦和软弱,特别是《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一诗,诅咒“骗人的上帝”和“阔人们的国王”,表达了工人阶级要埋葬旧世界的意志和愿望。代表作长篇政治讽刺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揭露封建君王的暴虐和教会的虚伪,对祖国的分裂状态表示强烈不满。晚年诗作流露出忧郁消沉的情绪。还写有《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论浪漫派》等。

海涅

德国作家。生于1797年12月13日,1856年2月17日逝世。犹太血统。在波恩大学、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法学博士。1817年开始写作,著有诗歌、散文、旅行记、小说、剧本和评论等。以诗歌闻名世界。著名的有抒情诗《歌集》(1827)、《北海纪游》、诗体旅行记《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843)及瘫痪后以惊人的毅力口授完成的诗集《罗曼采罗》(1851)等。

海涅

海涅1797~1856Hainie Heinrich Heine

德国诗人。出生于贫穷的犹太人家庭,从小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歧视和压迫,较早地接受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1819~1823年先后在波恩大学、戈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1824年重返戈廷根大学学法律,翌年,获法学博士学位。海涅从20岁时开始写诗,在大学期间创作了大量的抒情篇章。182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后来陆续出版了《悲剧—抒情插曲》、《还乡集》《北海纪游》等诗集。1824~1828年,他根据旅游所得,写成了《哈尔茨山游记》、《观念—勒·格朗特文集》、《英国断想》等散文游记。
30年代,海涅来到巴黎,与雨果、巴尔扎克、乔治·桑以及肖邦、柏辽兹等人交游。1843年,返回德国,构思了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同年底,结识马克思,深受其影响。1844年7月,海涅把《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的清样寄给马克思,通过后者的介绍,在《前进报》上发表。这部长诗以梦幻的形式来讽喻现实。作者憎恶、仇视德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对宫廷的专横、教会的欺骗、市民的庸俗作了尖刻的讽刺与猛烈的抨击。诗人力图表明,无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现实的要求,顽固坚持封建君主制,只能是一个童话中的梦幻。1844年6月,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大大鼓舞了海涅,他很快就写出了《西里西亚织工之歌》(1844),这首诗描写工人遭受的压迫和剥削,歌颂工人为推翻旧制度进行的艰苦斗争。
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海涅对自由资产阶级叛变革命极为愤慨,对革命的前途感到茫然,加上疾病的折磨,使他陷入深深的失望。抒情诗集《罗曼采罗》(1851)正是这种苦闷彷徨心情的反映。

☚ 豪普特曼   歌德 ☛
海涅

海涅1797—1856Hainie

19世纪德国著名的革命民主主义诗人、文艺批评家、政论家。他在大学时代开始诗歌创作。人们根据他一生经历把他的诗歌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抒情诗,代表作品有《青春的苦恼》、《抒情插曲》、《归乡集》等组诗,后汇集出版时题为《诗集》。《诗集》为他带来了国际声誉。《北海纪游》组诗是德国诗歌中最早讴歌大海而又最为精彩的诗篇。他的抒情诗中蕴含着新时代的内容,表现出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赞扬,对封建主义复辟及其主要支柱教会、贵族的蔑视,对新兴资产阶级市俗习气的反感。许多作曲家都曾为他的抒情诗谱曲。第二阶段,他研究了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又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并亲身参加了当时的革命运动,他的思想愈加成熟,重要作品有《阿塔·特罗尔,一个仲夏夜的梦》、《等着吧》、《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等,他告诉人们在革命的暴风雨中,德国专制制度和宗教统治一定会彻底崩溃,他写出了工人的痛苦生活,进而指出工人是最有力量的阶级,是现存社会的掘墓人。在《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中,他把1843年汉堡之行所见所闻用光怪陆离的梦幻表述出来,揭露、鞭挞德国的封建割据、市民的庸俗、普鲁士的专横,同时也表达出自己的哲学观点、政治信念和对人类前途的希望。第三阶段,海涅瘫痪不起,双目几乎失明,在“褥垫墓穴”里生活了八年,但直到生命最后时刻,他始终是在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创作。诗歌的情调有时悲愤填膺,有时忧郁满怀,讽刺的锋芒与细腻的抒情依然闪现,更多的是洋溢着战斗豪情,即使在死的预感中也没有放弃对祖国、对人类将来的希望。《决死的哨兵》、《奴隶船》等是此阶段有代表性的名篇。海涅的诗有着一种对恶势力的切肤憎恨和对幸福、理想追求的热烈的精神,如他自己所说:“我是剑,我是火焰”。他一生除创有大量诗歌外,还写有一系列关于政治、哲学、文学、宗教诸方面的专著、评论文章。也写过小说和戏剧。

☚ 格林童话   托马斯·曼 ☛
海涅

海涅1797~1856

德国革命民主主义诗人、政论家。生于犹太小商人家庭。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1827年出版 《诗歌集》,汇集了1816年以来陆续出版过的《青春的烦恼》、《抒情插曲》、《归乡集》等诗集,其大多是描写自然和爱情的抒情诗,接近民歌风格,具有浪漫主义色彩。1824至1828年,根据旅行所得,写出了四卷著名的散文游记 《旅行记》。作者以犀利的笔峰批判了封建制度、教会及资产阶级的市侩习气,显示了卓越的讽刺才能。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胜利,他写了充满革命激情的著名诗篇 《颂歌》,翌年移居巴黎。此后数年,致力研究法、德两国的社会、政治与文学,写有 《论浪漫派》、《论德国宗教和文学的历史》、《论路德维希·别尔纳》等政治、哲学、文学著作和论文,这些评论写得优美潇洒,清新隽永。1843年与马克思相识,在马克思的影响下,思想和创作都达到了高峰。政治诗集《时代诗歌》,洋溢着反封建的战斗激情,反映了无产阶级的觉醒。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无情鞭挞了普鲁士王朝的反动统治,表达了作者对德国和世界美好未来的信念,达到了他诗歌创作的顶峰。1848年革命失败后,海涅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理想也随之破灭,加之病情加剧,全身瘫痪,从此陷入深沉的苦闷和彷徨中,抒情诗《罗曼罗采》即反映了此时的心情。海涅晚年仍以口授方式写出不少诗歌和散文,保持了对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讽刺和谴责。

海涅像

海涅手迹

☚ 霍夫曼   尼采 ☛

海涅1797—1856Heinrich Heine

德国诗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在浪漫主义影响下开始创作。早期《诗歌集》,写对爱情的体验,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旅行札记》记述他在德、意、英国等地的旅行观感,表现出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特色。1833年论文《论浪漫派》的发表,结束了德国文学中浪漫主义的统治地位。代表作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等。其创作标志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向民主主义革命文学的过渡。恩格斯称赞他是“德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

海涅

海涅1797~1856

德国诗人。生于杜塞尔多夫犹太富商家庭。先后就读波恩大学、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曾接近浪漫派作家,积极参加“犹太文化科学协会”工作。1816年开始诗歌创作,次年写成的第一部诗集《诗歌集》,显示出浪漫主义风格。1826年发表具有独特风格的散文作品《哈尔茨山游记》。1826年至1827年写作类似自传体的散文《勒·格朗集》。从1826年至1829年出版了《旅行记》三卷(包括上述二书),1830年又有一卷《旅行记》的补遗出版。《旅行记》四卷集文笔优美,传说与历史、想象与真实、自传与评论相结合,成为德国散文的杰作。受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的鼓舞,于次年5月移居巴黎,与巴尔扎克、雨果、贝朗瑞、乔治·桑等作家结识,并开始接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先后发表了一系列政论与文学批评论著,其中《论浪漫派》 (1836)一书,对德国浪漫派作了深刻的政治性批判,标志着诗人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的转变。1843年在巴黎与马克思结识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此后因马克思的影响和现实阶级斗争的激化,思想上逐渐接近无产阶级世界观。1844年创作的政治抒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记录了诗人于1843年回国的见闻和杂感、辛辣地讽刺德国封建专制制度、军国主义与市侩习气,揭露普鲁士政权妄图称霸全世界的野心;诗中洋溢着对即将来到的革命的期待与乐观情绪,表现了诗人坚决与反动统治阶级斗争到底的气概。同年写成的《西里西亚织工之歌》,热情歌颂了当年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高度赞扬了这些旧制度的掘墓人,为其最杰出的政治抒情诗。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失败,加上其病情恶化,思想苦闷加深。1851年出版以口授方式写成诗集《罗曼采罗》。最后病逝于巴黎。

☚ 格林兄弟   韦尔特 ☛
海涅

海涅1797—1856Heine

德国诗人。出生于杜塞尔多夫一个犹太商人家庭。1819年入波恩、格廷根、柏林等大学学习法律,获法学博士学位。在中学时就爱好文学,开始创作抒情诗。1822年,海涅出版第一部《诗集》,次年又出版《悲剧—抒情插曲》。1827年,他把早期的抒情诗汇集在一起出版,题名《歌集》,引起文坛轰动,奠定了他在文学界的地位。在这时期,他又创作了一系列散文游记,如《哈尔茨山游记》、《观念——勒·格朗集》、《从慕尼黑到热那亚的旅行》和《卢卡浴场》等,也引起巨大反响。这些诗歌和游记,大多抒写诗人个人的经历、感受、憧憬,感情真挚,语言朴素,音调优美,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游记中也不乏对现实社会批判的成分。海涅的犹太血统使他受到社会的歧视,他崇尚法兰西的自由精神。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他深受鼓舞,决定前往巴黎。1831年5月海涅到达巴黎,在这里结识贝朗瑞、乔治·桑、巴尔扎克、雨果等作家和李斯特、肖邦、柏辽兹等音乐家,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信徒交往。这个时期他为德国和法国报刊撰写介绍法国和德国文学与历史的文章,后来结集成两本重要的专著:《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和《论浪漫派》。这时,流亡巴黎的德国作家伯尔纳发表《巴黎信札》,否定德国文化传统,并攻击海涅;两人发生论争。海涅写了《路德维希·伯尔纳,一份备忘录》。他回击了伯尔纳的攻击,并详细地剖析了这位小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言行,言词虽比较偏激,但切中要害。1835年,德意志联邦议会作出决定,禁止海涅的著作在德国出版。这使海涅的经济来源受到影响。40年代初,为了和激进派诗人内容空洞的“倾向诗”进行斗争,他写了长诗《阿塔·特罗尔,一个仲夏夜的梦》。1843年底,海涅和马克思结识,受到先进的社会政治思想的影响,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这个时期,他发表了《新诗集》,其中包括一部分以《时代的诗》命名的政治诗,著名的有《中国皇帝》、《等着吧》、《掉换来的怪孩子》、《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等。恩格斯在看到海涅写的声援西里西亚织工起义的诗后,说:“德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亨利希·海涅也参加了我们的队伍,发表了宣传社会主义的诗歌”。1843年10月,海涅在离开德国12年后重回祖国。这次通过冬天的德国的旅行,引起他很多感触,于是写下了他创作中最突出最重要的作品—政治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海涅认为,德国现存制度是那样腐朽和落后,而德国反动政府企图用假象、伪善和诡辩来掩盖自己的腐朽,这只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童话般的幻想。诗人又用死气沉沉的冬天来象征德国社会的昏睡和停滞,所以在“童话”前又冠以“冬天”。长诗一开始,海涅就抨击了那些“绝望的曲调”和麻痹人民思想的“催眠曲”,提出他自己要制作“一首新的歌,更好的歌”,要在地上建立平等自由的天国。接着,海涅逐章对德国的检查制度、关税同盟、骑士制度、天主教会、政治上的分裂等现状进行了揭露和鞭挞。反动的普鲁士统治者、小资产阶级激进派、奴颜婢膝的市侩、虚伪的教士、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以及各种自由主义派别都遭到诗人的讽刺和嘲笑。这部长诗具有特殊的艺术风格:夸张的讽刺、离奇的比喻、民间的传说、个人的幻想和风趣的对话交织在一起,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得到了很好的结合。1848年革命失败后,海涅经历了8年“床褥墓穴”的生活,忍受瘫痪的痛苦,用口授方式创作了许多诗篇,它们是《罗曼采罗》、《1853至1854年诗集》和一些遗诗,其中大多数仍充满战斗的豪情,对祖国和人类的未来表示出坚定的信念。海涅是一位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诗人。

☚ 伯尔纳   毕希纳 ☛
0000086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