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食盐
食盐在人类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动物体内都含盐分,例如哺乳动物和人的血清中含盐0.9%,所以浓度为0.9%的食盐溶液就叫生理盐水。人必须每天吃盐,以维持体液的这一盐浓度,这样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盐在人体内的新陈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胃液中的盐酸就是由盐产生的,盐酸不仅有消化作用,而且有杀菌作用,所以食盐不仅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不可少的物质。
食盐在工业上用途更广,用量更大。凡是化学工业中用到钠和氯的产品,绝大多数都取源于食盐。此外在肥皂工业、染料工业、矿业、钢铁工业、皮革业、陶瓷业,以致农业上,食盐也都有很大的用途。
海水中溶解的食盐是非常丰富的,其总量约为4亿亿吨。现在全世界许多国家都以工业大规模由海水中生产食盐,特别是临海的国家。但每年全世界提取的食盐总量还不到1立方公里海水的含量,所以海水中的食盐是充足的。
在80年代,全世界每年从海水中生产食盐5000万吨,主要是用太阳能蒸发法、电渗析法和冷冻法三种方法生产的,其中大部分是以太阳能蒸发法制得。这种方法的原理很简单,即: 海水受热,水分逐渐蒸发,盐浓度渐高,各种盐类即可渐次析出。
用太阳能蒸发法生产食盐,其步骤:首先是纳潮,就是把含盐量高的海水积存于水池内。其次是制卤,就是让海水经过一系列的蒸发池,蒸发到 “食盐” 点,接近26°Be’(比重为1.22),此时的食盐水就是卤水,也叫 “泡腌” 母液。最后是结晶,包括灌池、加卤和换卤。到了食盐点,把饱和卤水转移到结晶池,叫做灌池; 为了陆续晒制,则须保持卤水的一定深度,向结晶池中补充饱和卤水,叫加卤; 析出食盐结晶后的卤水,浓度逐渐提高,杂质增多,当卤水达28.5°Be’ 或超过这一指标时,应另换新卤水继续晒制,这就是换卤。由太阳能蒸发制出结晶盐后,就是采盐、贮运和加强保管。
根据以上生产步骤,盐田宜建在宽阔平坦的地方; 盐田集中纳潮地段的附近,不能有较大的河流或排洪沟道; 盐田附近应没有崇山峻岭,以免影响蒸发; 土质要不透水,以免卤水漏失; 土色最好是黑的,可以增加吸收太阳辐射。蒸发池与结晶池面积比理论上为10:1,但考虑到卤水的漏失,可将比例增加到15:1。海水浓度高低对产盐量影响很大,所以要尽可能把盐场建在海水浓度高的地区,同时也需考虑交通便利与否。
我国的盐业生产一向以海盐为主,海盐年产量约占全国原盐总产量的80%左右。我国沿海10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湾省都产海盐,是世界上产盐最多的国家,居世界第一位。这是由于我国的海岸线长,北起鸭绿江口,南到北部湾的北仑河口。沿海多是沙岸,海滩平坦辽阔,有大量的土地可以开辟为盐田。沿海气候也适于晒盐,特别是渤海、黄海沿岸,年蒸发量大,降雨量较少,而且有明显的较长的干旱季节; 东海、南海沿岸气温高,除雨季外,其他时间都可产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