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手段
遏制海洋生态环境破坏,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保护手段。
加强对现有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以削减入海污染源。加强对现有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和监督管理,淘汰关停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力。积极开展污染大户如酒精、制糖业的整改和污染治理,改造、更新原材料消耗高、污染物排放率高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促使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以最终削减污染物的入海量。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生态系统均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是多种海洋生物的繁殖和栖息地,是全球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对象。比如我国为保护这些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在广西沿海地区建立了四个自然保护区,分别为广西合浦山口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北仑河口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茅尾海自治区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及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状况实施监控。为了解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的状况,成立海洋环境监测站对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进行全面监测,在主要入海河流入海口、重要港口、自然保护区、重要海水养殖基地、重要海水浴场、两国交界等海域均设立了监测站位。监测内容有水质监测、表层沉积物监测和生物体污染物残留量监测。水质监测每年开展枯、丰、平三个水期监测。表层沉积物监测每两年测一次,分析项目主要有重金属和石油类、硫化物、总有机碳等10项。生物体污染物残留量监测每两年测一次,开展贝类、鱼类、甲壳类和软体类等四大类生物品监测,分析项目主要有铜、铅等七项。目的在于长期全面监测,掌握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和发展变化趋势。
开展海洋环保科研工作。开展诸如入海污染源调查研究、生态环境调查研究、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研究、河口环境污染调查及对策研究等,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