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土地资源利用
对海洋中的海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海岛土地资源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是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土地,是一个由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岩石和水文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也是人类过去和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海岛作为海上的陆地,是海洋开发的重要基地,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国防的前沿。海岛及其周围海洋中蕴藏着人类所需要的丰富资源,开发利用海岛是解决我国面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据国际海洋法的规定,我国拥有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千米,在这辽阔的海面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岛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对我国海岛的深入调查,海岛数量越来越精确。20世纪70年代以前认为我国是一个岛屿众多的国家,有大小岛屿5000多个; 20世纪80年代根据 《中国海洋经济研究》一书的统计,我国有大小岛屿6536个; 20世纪90年代中期,通过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我国共计有7371个 (包括台湾省的224个海岛),横跨38个纬度 (即N42°—N4°),地处热带、亚热带、温带三个气候带,其中有人常住岛433个,有人口453万人 (1996年),属省级建制的海岛有112个。面积最大的海岛是台湾岛,面积3576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217千米。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面积33907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528千米。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面积1083平方千米,海岸线长210千米。
海岛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有:
❶生物资源利用。主要有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a. 植物资源。有药用植物、用材林、防护林、纤维植物、杀虫植物、油料植物、可食用植物及绿化美化环境的植物等等。如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植物群落,耐盐、耐碱,分布于底质是淤泥或泥沙且风浪较小的海滩上,是防止海岸遭受海浪潮和风暴侵蚀的天然防护带,又有固定土壤,扩大陆地面积的造陆作用。红树林又能够提供给人类多种木材、食品、医药、造纸和制革等原材料,经济价值很高,多分布于海南省,其次是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和台湾等省 (区)。b. 动物资源。有珊瑚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等。
❷森林资源利用。海岛森林有自然林和人工林,森林覆盖率21%,活立木蓄积量约有3. 5×106平方米。森林类型主要有黑松林、油松林、刺槐林、栎树林、水杉林、榆树林、香樟林、马尾松林、相思树林、桉树林和椰子林等。
❸矿产资源。海岛金属矿产资源较为贫乏,非金属矿产资源则相对丰富,尤其是建筑材料矿产分布广且储量大。据初步调查,海岛较有优势的矿产主要是石油、天然气、煤、钛铁矿、铁矿、标准砂、玻璃沙、花岗岩、黏土、建筑砂等。
❹海盐及海洋化学资源。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有着广阔的海涂,利于海盐生产。海岛周围海水一般盐度在30左右,在季风气候影响下,风速大、蒸发量高,利于海盐生产。海水中还有大量镁盐、溴、钾盐、碘、铀、重氢、锂等90多种元素,可弥补陆地上有些元素短缺,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
❺旅游资源。海水很少受到大陆沿海工业发达城市的三废污染,绿化覆盖率高,均在40%以上。一片自然生态 “净土”,成为各种陆生动植物、海洋生物的乐园,是旅游者休闲观赏、度假疗养的胜地,是科学考察、教学研究的 “实验室”。海岛既有着适宜旅游的气温,还有海市蜃楼的奇观、洁净的滨海沙滩、奇特的山石形胜和珍稀动、植物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及远古先民的文物、历代名人的踪迹、抵御外夷的故址、宗教文化的观、庙、阁建筑和佛像雕塑等人文旅游资源,海岛开发旅游业的潜力很大。
❻可再生能源资源。海岛及其周围有较多的太阳能、风能和海洋能 (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和盐差能),例如东海沿岸海岛,潮差一般在3—5米,可充分利用,潜力很大。
❼港口资源。不少海岛具有建设海港的良好条件,多数港口终年不冻,深水水域广阔,岸线曲折漫长,岬角和海湾相间形成许多避风条件良好的港湾,可供建港的深水岸线长,这些海岛又多分布在大陆附近,利于开发港口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