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木部 > 根皮 > 海桐皮 海桐皮 hǎitóngpí 亦稱“刺桐皮”。豆科植物刺桐之乾皮。相傳古時生南海,皮似桐,故稱。半筒狀或板片狀,厚若小銅錢。外面灰棕色,皮上有大形釘刺。主治風濕痹痛,牙痛,疥癬,痢疾。舊題吳越·大明《日華子本草·木部·海桐皮》:“活血脈,麻痹疼痛及赤目,煎洗。”宋·唐慎微《證類本草·本部·海桐皮》:“主霍亂,中惡。”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二·海桐》:“海桐皮有巨刺,或云即刺桐皮也。” 
海桐皮 海桐皮药名。出《开宝重定本草》。又名刺桐皮、钉铜皮、接骨药。为豆科植物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L. var. orientalis (L.) Merr. 的干皮。主产广西、云南。苦,辛,平。入肝、脾经。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杀虫。 ❶治风湿顽痹,麻木,腰膝疼痛,跌打损伤,骨折,痢疾。煎服: 6~15g。 ❷治龋齿痛。煎水含漱; 顽癣。和蛇床子研末,猪脂调敷;时行赤毒眼疾,用盐水微炒后,开水泡,温洗。刺桐含刺桐灵碱(Erythraline)、下箴刺桐碱 (Hypaphorine)、氨基酸及有机酸。还含攀登鱼藤异黄酮、菜豆素、豆甾醇等。生物碱有箭毒样横纹肌松弛作用(此作用可能被新斯的明所拮抗),又有中枢镇静作用。毒性表现主要为对心脏的抑制,用量过大可引起心律紊乱。体外试验,水浸剂对多种皮肤真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所含成分有杀精子作用。 海桐皮hǎi tóng pí《本草纲目》木部第35卷海桐(16)。药名。 【基原】为豆科植物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L.var.orientalis(L.) Merr.的干皮。 【别名】钉桐皮、鼓桐皮、丁皮(《药材资料汇编》),刺桐皮(《中药材手册》),刺通、接骨药(《贵州草药》)。 【性味】苦辛,平。 ❶《海药本草》:“味苦,温,无毒。” ❷《开宝本草》:“味苦,平,无毒。” ❸《本草经疏》:“味苦辛。” 【归经】入肝、脾经。 ❶《本草经疏》:“入足太阴、阳明经。” ❷《本草求真》:“专入肝。” 【功用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杀虫。治风湿痹痛,痢疾,牙痛,疥癣。 ❶《海药本草》:“主腰脚不遂,顽痹腿膝疼痛,霍乱,赤白泻痢,血痢,疥癣。” ❷《日华子本草》:“治血脉麻痹疼痛,及煎洗目赤。” ❸《开宝本草》:“主霍乱中恶,赤白久痢,除甘𧏾、疥癣。牙齿虫痛,并煮服及含之。水浸洗目,除肤赤。” ❹《本草纲目》:“能行经络,达病所,又入血分及去风杀虫。” ❺《岭南采药录》:“生肌,止痛,散血,凉皮肤,敷跌打。” ❻《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散瘀,止痛。疗咳嗽,止产后瘀血作痛。” ❼《贵州草药》:“解热祛瘀,解毒生肌。治乳痈,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二至四钱;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海桐皮hǎitónɡpí中药名。出《开宝重定本草》。别名刺桐皮。为豆科植物刺桐Erythrinavariegata L. var. orientalis (L. ) Merr. 的干皮。主产于广西、云南、福建。苦, 平。入肝、脾经。祛风通络, 化湿杀虫。治风湿顽痹、麻木、腰膝疼痛、跌打损伤, 煎服:6 ~15克。治龋齿痛, 煎水含漱; 顽癣, 和蛇床子研末, 猪脂调敷。本品含刺桐灵碱、下箴刺桐碱、氨基酸及有机酸。生物碱有箭毒样横纹肌松弛作用, 对中枢有镇静作用。水浸剂对多种皮肤真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毒性表现主要为对心脏的抑制,用量过大可引起心律紊乱和血压降低。 海桐皮 海桐皮海桐皮,又名刺桐皮、钉桐皮、丁皮、接骨药。始载于《海药本草》。为豆科植物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L. var. orientalis (L. )Merr. 或乔木刺桐E. arbore-scens Roxb. 的树皮。前者产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 后者产于云南、四川及贵州等省。 本品味苦、辛,性平。归肝、肾经。功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主治风湿痹痛、肢节拘挛、跌打损伤及疥癣等证。为治疗风湿痹痛常用药。每与祛风、活血、通络药配伍。如《证治准绳》舒经汤,即本品与羌活、片姜黄、当归、赤芍等同用,若肝肾不足,风湿着于下焦者,须配补肝益肾药,如《续传信方》治腰膝疼痛,以本品与生地黄、五加皮、牛膝、羌活等浸酒内服; 又如《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海桐皮散,治下肢拘挛,不能伸举,配熟地黄、山茱萸、补骨脂、牛膝等。若用于风湿热痹,则可配桂枝、石膏或防己、萆薢、苡仁之类。用治跌打损伤疼痛,除与活血祛瘀药配伍内服外,并可研末调敷伤处。用于疥癣,可配蛇床子等分为末,和猪脂调涂,或与土槿皮浸酒外搽。此外,煎水洗眼,可治时行赤眼;含漱,可止龋齿牙痛。煎服,6~12g。 实验研究: 刺桐树皮含刺桐灵碱、下箴刺桐碱、氨基酸和有机酸。水浸液在体外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及某些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乔木刺桐种子含生物碱: 刺桐定碱,刺桐碱,刺桐平碱,下箴刺桐碱,刺桐新碱等。此等生物碱有箭毒样作用,口服有效,但作用很短,且可使血压下降,故应用价值不大。 ☚ 松节 海风藤 ☛ 000022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