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海南经济特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海南经济特区 海南经济特区Hainan jingji tequ见“海南省”条。 ☚ 厦门经济特区 中国农业自然条件 ☛ 海南经济特区 海南经济特区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经济特区。1988年4月13日建立。总面积为34000平方公里,包括3个市、16个县 (其中7个县为民族自治县)。属海南省人民政府管辖。其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坚持改革开放促开发的方针,消除行政建制上的缺陷,破除旧体制的束缚,最终建成以工业为主,工农贸旅并举,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外向型的、综合性的经济特区,力争以较快的速度达到国内先进地区的水平。该经济特区初步规划分为5个经济区: (1) 北部经济区,亦称海口经济圈。重点发展轻工、食品、橡胶制品、机械、电子和第三产业。(2) 南部经济区,亦称三亚经济圈。其主导产业为旅游业,目标为建成一个国际性旅游区和高技术产业区。(3) 东部经济区,亦称嘉积、文昌经济圈。重点发展农业、农产品加工、食品、轻纺等。(4) 西北经济区,亦称那大经济圈。其目标为建成石油化工、水产加工基地。(5) 西南经济区,亦称八所经济圈。重点发展钢铁、水泥等重工业。 ☚ 海洋运输货物保险 海湾石油公司 ☛ 海南经济特区 海南经济特区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办大经济特区的决定。海南经济特区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同时又是彻底开放的最大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终建成以工业为主,工农贸旅并举,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外向型、综合型经济特区。海南全岛划分为五个经济区:一是北部经济区,也称海口经济圈,重点发展轻工、食品、橡胶制品、机械电子和第三产业; 二是南部经济区,即三亚经济圈,这一地区主导产业是旅游业,目标是建成一个国际性旅游区和高技术产业区; 三是东部经济区,即嘉积、文城经济圈,以发展农业、农产品加工、食品、轻纺等工业为主,利用这个地区的侨乡优势,发展“三来一补”工业,以出口导向为目标,跻身于东南亚地区国际分工行列;四是西北经济区,又称那大经济圈,建成石油化工、钛白粉和水产加工基地; 五是西南经济区,又称作八所经济圈,发展钢铁、水泥等重工业。 ☚ 厦门经济特区 蛇口工业区 ☛ 海南经济特区 海南经济特区目前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经济政策的最大的特殊经济区域。根据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建立。海南岛面积33 920平方公里,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具有特殊的开发和建设优势。经过40多年的建设,海南岛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都有了较大发展。海南岛辟为经济特区后,实施了一整套全面开放的经济政策,对境内外投资者给予更加特殊的优惠待遇。根据《国务院关于鼓励投资开发海南岛的规定》制定的具体措施有:鼓励境内外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投资开发海南岛,举办各项经济和社会事业,并从简从快办理审批、登记及其他手续;投资者除可以兴办合资、合作和独资企业外,还可以采取购买有价证券、参股经营、承包和租赁等投资经营方式;土地实行优惠的有偿使用政策,允许外商成片承包、综合开发工业区,并设立台湾投资区,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的最长期限为70年;岛内可以设立外资合资银行等金融机构,逐步放宽外汇管制;海南本省生产的产品一般不受国家配额限制,对岛内企业生产建设所需货物的进口及企业生产的产品出口免征关税、产品税和增值税;对岛内企业进口供岛内市场销售的货物减半征收关税、产品税和增殖税,企业的所得税均按15%的税率征收。境外投资者的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所得,一般按10%的税率征收所得税。为了鼓励华侨、港澳同胞投资开发海南岛,海南省于1989年制定了《关于鼓励华侨投资的优惠办法》等4项优惠政策。利用特殊的开放政策和特有的开发优势,借鉴世界各类型经济自由区的成功经验,海南特区采取以工业为主导,农业、贸易、旅游业并举的综合发展模式。 ☚ 厦门经济特区 沿海港口开放城市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