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草庐学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草庐学派元代以吴澄为代表的学派。因学者称吴澄为草庐先生而得名。元初,以许衡为代表的鲁斋学派,在北方传授程朱理学;而吴澄则在南方直接承袭宋代理学端绪。该派传播朱学,并不排斥陆学,主张和会朱陆。宣扬道统说。认为万物“以理为主宰”;理“在人为性,则仁、义、礼、智也”(《宋元学案·草庐学案》)。说恶来自气质之性,主张反求诸己,通过敬、诚方法,以“明其明德”,变化浊恶之气质,回复天地之性。主要人物有黄泽、虞集、赵汸等。 草庐学派 草庐学派元代吴澄为代表的学派、澄号草庐先生,故名。吴氏是元代中期以后最著名的理学大师。他继承朱熹未竟之业,对五经进行校注,然后“采拾群言”,以己意论断,加以叙述,并探索朱熹的未尽之意。晚年,撰成《五经纂言》,完成丁注经由汉、唐的典制训诂到宋、元的义理疏注的转变。黄百家说:“考朱子门人多习成说,深通经术者甚少。草庐《五经纂言》有功经术,接武建阳 (朱熹),非北溪(陈淳)诸人可及也”(《宋元学案·草庐学案》)。对理学的中心问题“心性”,吴氏认为,“朱陆二师之为教一也”,“同尊周孔,同排佛老,大本达道,无有不同”。他主张和会朱陆,把朱熹“格物致知”的笃实工夫与陆九渊“发明本心”的简易原则结合起来,避免“泛滥无归”、“谈空说妙”之弊,实则强调自识本心的途径和方法,偏重陆学。他认为天地、日月和人物的形成,本于“一气”,“天地之初,混浊洪濛,清浊未判,莽莽荡荡,但一气尔”(《草庐吴文正公全集》 卷一 《原理》)。“一气” 即清浊未分的“混元太一”。又认为太极主宰“太一”之气,是人道的极则和天理,指出要体悟天理,当以 “尊德性”为本,要从自己身上实学,要反求于己,“反之于吾心”。草庐学派成为南宋朱熹理学到明代王守仁心学的过渡环节。该派代表人物还有黄泽、虞集、吴当、赵汸等。 ☚ 静修学派 静明学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