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库伦轮牧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建设草库伦来进行轮牧的生产经营方式。草库伦是草场围栏的一种形式,蒙古语意为 “草圈子”。用草垡子、荆条、木杆、土墙、铁丝网等,把一定范围或面积的草场围圈起来,进行封闭培育,或采取补播、灌溉、耙耱、施肥等各种综合性改良措施,保持牧草的稳产高产,有计划地在草库伦内轮流进行放牧或割草。修建草库伦发展轮牧生态畜牧业,既可充分发挥草场的生产潜力,提高产草量,又能防止超载过牧,使草场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按草库伦建设内容和使用目的不同,分为放牧草库伦、打草草库伦、草料林结合草库伦、草灌乔结合防风固沙草库伦等。中国的草库伦多作为冬、春缺草季节的抗灾基地,以保证牲畜尤其是母畜、仔畜或老弱病残畜不受或少受干旱和风雪危害,安全越冬等。
轮牧草库伦的选址条件: 水热条件较好的谷地、缓坡地、湿滩草地; 土层厚度在30厘米以上,坡度低于7°; 距水源近或地下水位较高,经采取水利工程措施可达到灌溉目的; 土壤表土层含盐量在0.3%以下; 草场使用权明晰; 距居民点较近的草场或牧民住房周围,便于管理和机械化作业。配套草库伦建设面积,根据牧户承包经营草地面积、饲养牲畜数量和经营、建设能力,以及配套草库伦所处地形和水源供给能力决定。一般牧户配套草库伦建设面积为30—100亩,大致按一个绵羊单位占有0.2亩 (1头牛占有1亩) 饲料地为宜。种植的品种主要是: 人工草地种植紫花苜蓿、沙打旺、披碱草等优质牧草; 精饲料地种植饲料玉米、饲料大豆、燕麦等; 青贮饲料地种植专用青贮玉米、高丹草等; 块根块茎饲料地主要种植甜菜、芜菁甘蓝、饲料胡萝卜等,并辅之以种菜、植树相结合。在防护林建设上,采取以乔木为主、乔灌结合的防护林营造技术。品种有杨树、榆树、柳树、柠条、酸刺等当地适生树种,达到种植结构合理,获取多种经营的经济效果。在耕作技术上,采取深耕、耙耱,精细整地,施腐熟的农家肥4.5万—7.5万千克/公顷。在种植技术上,采用良种、包衣、地膜、增产菌、模式化栽培等多项实用增产技术。在饲草料加工调制上,采用小草捆牧草青干草技术及青贮、氨化、微贮等技术。在牲畜的饲养管理上,采用牛、羊模式化育肥技术和暖棚暖圈饲养技术。并配以种植、机械、化肥、良种、良畜等以及牲畜驱虫、药浴等畜牧技术服务,实现牧民由游牧到定居、半定居,由全年放牧到冷季放牧加补饲,由自由放牧到划区轮牧,由单一放牧到种养结合。
建设轮牧草库伦可大幅缓解畜草矛盾,解决冬春缺草问题,提高抗灭能力,为稳定发展草地畜牧业生产,提高牧民收入,维护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草库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转变了草地生产落后的认识,迈出了建设养畜的第一步; 使饲草料产量大幅度提高,草畜矛盾得到缓解; 变被动抗灾为积极防御,抗灾防灾能力明显增强; 为实行 “以草定畜,草畜平衡” 开拓了成功的路子。草库伦轮牧生态畜牧业的建立还有明显的生态效益,主要是草库伦的建设改造了天然植被,建立了新型的林、草、料结合体系。层次分明的植物组合,对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防止草地沙化、提高生产力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减轻了天然草场冷季放牧压力,为退化草场的恢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科技与物质的不断投入,使草地土、水、热、气候和植被的相互关系得到改善,能够保持局部良好的生态循环;形成田园式布局,使区域性气候有所改变。